•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字典里来了“互联网新词”

2014年09月04日 16: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网词”凶猛,是近年来人们对互联网上产生新词语的直观感受。而当这些新词语进入了现代汉语词典,尤其是进入了以教学和规范为主要功能的学生词典时,又会对汉语教学和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

  8月26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布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是这样一部带着“潮”味的词典。而它广受关注的原因还有一个:这是“国内首部全面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中型语文词典”。

  “吐槽”“失联”进词典

  “这版词典是8月26日上架的,当天就卖了好几本,现在已经没货了,只有样书。”在北京望京新华图书大厦,书店工作人员小王告诉笔者。“大部分都是带孩子来的家长,问得比较多。看这架势,得三四天才能补到货了。”小王说。

  这本卖得很火的词典,因为收录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而引发社会关注。无论是互联网热词“吐槽”、“拍砖”,还是媒体广泛关注与使用的“细颗粒物”、“正能量”、“接地气”,再或是一些诸如“微信”的新事物,都成为了“规范词典”词汇家族的新成员。

  除了收录“新词语”,一些在互联网上“旧瓶装新酒”的词语也在这一版本的词典中被重新释义。比如,去年在网上大红大紫的“土豪”,原本是指“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而在这一版词典的修订中,对此增补了新的义项:“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什么样的词能进词典

  互联网每年产生的大量新词中,哪些热词能进词典,哪些落选,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在此次词典的修订中,一些网上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如“?潘俊薄ⅰ鞍赘幻馈薄ⅰ跋泊笃毡肌钡龋?兔挥惺章荚谀凇?/p>

  “我们的收词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看这些词语是否在流传使用并稳定下来,二是看是否能进入群众的生活,同时具有一定品位格调。一些用法尚不稳定的新词,此次就未被收入。”该词典主编、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李行健如是表示。

  毋庸置疑,互联网新词正在显著地影响中国人的语言生活。

  比如,今年5月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在125万个文本、12亿字次语料基础上筛选提取出的“十大新词语”中,来自网络的就有“土豪”、“女汉子”、“中国大妈”、“十面霾伏”等,体现出互联网新词的影响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词典应当与时俱进,互联网产生的新词如果广泛地被大家接受的话,就应该收入词典。“判断应不应该收,关键看使用范围。网络词汇如果不单是用在网络里,还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了,比如‘给力’等词,连报纸上都使用了,那就应该收录。”郭锐说。

  网络新词进词典是趋势

  事实上,从早期“电邮”、“博客”,到“微博”、“微信”;从“蚁族”、“草根”,到“给力”、“雷人”;再到此次的“土豪”、“吐槽”,《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带有规范和标准意义的词典,一直在少量地、持续地收录互联网新词。

  互联网新词对“标准语”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也是一个共同现象。比如,在美国,一向被视为标准词典的《韦氏词典》前不久就收入了在社交网站上被广泛使用的热词“话题标签”(hashtag)、“自拍”(selfie)和“状态狂”(tweep)。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新词语是舆论存在的正常状态。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人将自创语言进行公众表达的可能。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广泛产生的新词,能稳定下来进入人们日常使用习惯的并不多。因此,李行健表示,对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一强调规范性作用的词典来说,今后还会坚持收录使用频率比较稳定的网络新词。(申孟哲 金晓萌 孙易恒 舒梦倩)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