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海外华裔青少年分享回国趣闻:“双面”生活初体验(2)

2014年09月10日 10: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双面中国

  德 伟(12岁,德国)

  在我眼里,中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我在中文学校学到的课文中,有一篇文章是关于外国留学生看中国的。他们很喜欢北京,特别是四合院的邻里关系,人们见面时亲热地打招呼,互相问候,让人们感觉像生活在大家庭中一样。在北京还有很多林荫路、小公园,人们常常去那里跑步、散步、打太极拳、跳舞、唱京剧。夏天的晚上很多人在外边弹琴、唱歌、下棋或者聊天。所有这一切都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以前我在中国读过书,当时我住在一位退休老师家里,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现在想想,当时住在老师家还是很有像北京四合院的感觉的。我觉得中国学校的老师好严厉啊!中国的学生从早上到晚上,天天有做不完的作业。

  前几年回国,发现我们那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条条笔直的道路修起来了,一栋栋漂亮的住房建起来了,一辆辆崭新的汽车开出来了,那些人力三轮车消失了,街上的餐馆、小吃、超市也多起来了,只是那些菜市场仍然不很干净。

  我很久没回中国了,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不过我想,大概很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吧。

  我想回中国读大学

  许文玓(15岁,德国)

  我从小就在德国生活。虽然我不是在中国出生也不是在中国长大,但是我对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首先,我的父母是在中国出生的,所以我的祖籍国是中国。其次,我的其他亲人们都生活在中国。所以我很爱中国,也特?e喜欢回中国。

  对我来说,回中国是个很大的乐趣。每次都让我很开心很幸福。到中国一下了飞机,我就有种回到久别故乡的感觉。中国人,中国的城市,中国特有的气氛和中国的饮食,这些都让我喜欢。甚至北京很堵的交通和拥挤的地铁也让我感到亲切。我和爸爸妈妈每两年回一次中国,但是对我来说,我每年都想要回中国。

  每次回中国,最重要的是看望我们的亲戚。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每次还会抽时间去看中国的名胜古迹。

  我们每次回国先在北京爷爷奶奶那里待两个星期。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为了不打扰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都是住在爷爷奶奶所在的校园的宾馆里,吃完早餐就穿过大学校园去看望爷爷奶奶。早上的校园里到处都能看见晨读的大学生,我在德国虽然也住在大学生宿舍附近,但从来没有看见这种晨读的学生。妈妈说,咱们中国人是个很勤劳的民族。看着这些大学生我就想,以后有机会也来中国大学学习一段时间,试着做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告别了爷爷和奶奶,我们乘火车去上海看姥姥和舅舅一家。去年舅妈又给我生了个小表弟,这样我就有两个表弟了。在舅舅家,我感到中国孩子活得好辛苦啊!大表弟才7岁,除了上学,他的课余时间被舅妈安排得满满的。学钢琴,学绘画,学游泳,学古文,就连学校已有的英文课舅妈还给表弟额外报了个英语班。开始我以为表弟在学校成绩不好才另外上补习班呢,没想到表弟各科成绩都是全班最好的,他额外学的都是高年级所学的,弄得表弟几乎没有时间和我玩。我庆幸自己不是在中国上学。

  每次回中国,我的中文都有很大的长进,也让我更加喜欢学习中文。每次回中国都能开阔我的眼界,增长很多见识。我虽然生在德国、长在德国,也入了德国籍,但我觉得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敢问路在何方

  历海歌(9岁,德国)

  我的音乐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歌星和他们唱的歌。爸爸在家常播放一些中国歌曲,我很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听。所以,我就选了中国的歌唱家蒋大为,还有他唱的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介绍给同学们,他们也很喜欢听。这可让爸爸妈妈大吃一惊,他们以为我会选德国的“破裤子”或“医生们”这样的流行乐队。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德国的歌手,只是一听到中国的歌曲就感到很舒服,心情也更好了。中国歌就是能打动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对此,爸爸说了一句“血浓于水”,我听着歌好像有点明白了。

  记得我在中国上幼儿园的时候,参加过一次郊游,我们到地里拔了许多胡萝卜。老师说:“拔胡萝卜可不那么简单。要是力气太小,胡萝卜就挖不出来;要是力气太大,胡萝卜就会断在地里。”最后老师帮着挖了胡萝卜,放到我们的袋子里,我一共收获了12根沉甸甸的胡萝卜。

  每次听爸爸妈妈回忆起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我就会兴奋不已,好像那时候的快乐又回到身边。爸爸告诉我,等我长大以后,还会走许多路。只是我现在不知道长大以后是什么样,我很好奇,也有点担心。但是我知道,不管我走到哪儿,都会有一条路,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你要问我“路在何方”,我可以用《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来回答:路在脚下。

  在中国读书太可怕

  刘佳宜(十二岁,德国)

  今年春假,爸爸妈妈带我回国去看望了我思念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叔叔阿姨们。

  回去之前,我已想好了,要让北京的表哥峤峤带我去打游戏,要跟着武汉的堂姐琅琅去游乐场。可是,当我们到了北京、上海和武汉之后,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北京我没看到表哥,在武汉也没见到堂姐。你们猜猜是为什么呢?既不是因为他们生病,也不是因为他们爸爸妈妈没时间。居然是一个在我看来十分滑稽的原因: 表哥一个月后要参加高考;而堂姐呢,两周后要参加初中毕业考试。小姨和叔叔怕我影响他们学习,不让我们见面。

  小姨告诉我,表哥周一到周五每天6点钟就出门去学校参加早自习,一直到晚上10点上完晚自习才回家。周末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因为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所以连练了10年的钢琴也只好放弃了。堂姐更可怜,她在一所寄宿学校读书,已经两个月没回家了。婶婶每周三去给她送点吃的,这才能与她短时间见上一面。天哪,表哥和堂姐读书这么辛苦,在中国读书太可怕了!

  两年前我们回国休假的经历更让我记忆犹新。当时爸爸妈妈为了让我的中文学得更好,把我送到爸爸的故乡黄梅县的一所小学,让我在三年级上了3周的课。每天同学们很早就来到学校,一起吃早饭,然后一直上课上到下午4点半。中午在学校吃完午饭后,所有的学生都趴在课桌上睡午觉。因为在德国我从来不睡午觉,所以不习惯,每天趴在硬硬的木桌上半天也睡不着。心里想: 唉哟,这儿是什么地方?还要让我坐着睡觉,凳子居然连个靠背都没有,我要真睡着了,还不得摔下来?教学课程呢,相比德国学校三年级的课程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语文课,我经常听得就像在云里雾里一样。放学后,老师每天布置很多的书写作业,还让小朋友们回家背课文呢!我没有一次能全部完成作业,很多同学到晚上10点钟还在学习。可在德国,这么大的孩子8点钟就该上床睡觉了。德国的小学里,一个班上只有20多个学生,而中国班里竟有四五十个学生。我坐在后面,有时连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楚,真想带个望远镜去上课!

  但中国同学们勤奋学习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我能在德国上学,真是太幸福了!不过我多么希望中国的小伙伴们能和我一样,不再有繁重的作业,不再有来自父母过高的要求,多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轻松快乐地学习,健康幸福地成长。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