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赴泰国华校援教教师:让华文在东盟国家“生根”(2)

2014年12月03日 15:51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援教地点:泰国夜拉诺市政府学校

  教师:邓燕、陈雪婷

  “2012至2013年在泰国援教的一年里,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觉得人和人之间是可以做到以诚相待不求回报的。”快人快语的邓燕说。

  邓燕援教的泰国夜拉诺市政府学校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当地的居民和学生完全不懂华文,授课时要从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和简单的读写着手。学校没有华文教材,邓燕便把自己带去的《汉语教材》书复印了一套,发给学生轮流使用,同时编了一套简单而实用的教材。到学校后的第二个月,该校惟一懂中文的老师离开了学校,邓燕硬着头皮独立授课。学生听不懂中文,自己又不会讲泰语,怎么办?邓燕想出了一个高招:给高年级学生上课时,她从《泰语基础教程》抄下泰文单词让学生大声念出来,然后写下相应的中文教学生读。一念一读中,不但学生学会了中文发音,邓燕也学会了泰语发声。到教低年级学生时,邓燕“现炒现卖”,准确地念出泰语和中文两种发音。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邓燕的泰语越来越熟练,教起课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山村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但居民十分纯朴友善。当地一名老太太经常见到邓燕一个人到集市买菜,便主动和她打招呼,当得知她是从中国来此援教的教师时,更是热情邀请她到家中作客。“老太太对我真的很好,把我当女儿一样看待。”邓燕回忆道。彼此熟悉后,老太太经常带邓燕去参加祭祀活动和居民乔迁仪式。慢慢地熟悉并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邓燕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起来。“一年期满回国时,我居然觉得蛮失落的。”邓燕笑说。

  陈雪婷和邓燕同时到夜拉诺市政府学校援教。当一年援教期满后,在当地人的热情挽留下,陈雪婷选择了再留校一年。有了第一年打下的良好基础,第二年,陈雪婷在教学方式上有了更多创新,并利用教学生唱中文歌、编中国结等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最让该校师生津津乐道的,是陈雪婷参照泰语日的形式独创了“汉语日”。当天,全校师生齐齐参与,极富中国特色的活动一个紧接一个,有旗袍秀,有中国歌舞表演,有写毛笔字比赛……那一天,该校师生充分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他们学中文的热情。

  在泰国,陈雪婷还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当时,我都忘记了那天是自己的生日。”陈雪婷回忆道。下课后,一位同事让她去校长办公室,看到同事一反常态显得很严肃的面孔,陈雪婷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忐忑不安地跟着到了校长办公室。推开门,学校所有的老师围上来齐声高呼“生日快乐”,桌上,摆着一个大蛋糕,忽如其来的惊喜让陈雪婷的眼眶湿润了。从校长办公室出来,学生们拿着气球和自制的卡片迎上来祝她生日快乐。“尽管卡片上有错字,但还是感到很暖心。”陈雪婷笑着说。

  援教地点:泰国清迈府房市政府学校

  教师:梁红献

  在梁红献看来,2012年至2013年在清迈府房市政府学校援教的一年里,她不但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结交了不少朋友,有的甚至成为了亲人。

  房市是泰国华侨聚集的地方。“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中国元素。”梁红献说。在该市,有不少华裔会说中文,政府也十分重视华文教育。房市政府学校只有幼儿园,梁红献是该校的第一位华文教师。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梁红献便白天上课,晚上加班加点地编教材,整整忙了两个月,编出一本图文并茂的《汉语教材》。由于本身通晓泰语,教学方式又比较活泼生动,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上梁红献的课,学起中文来也格外起劲。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们喜在心头,强烈要求梁红献利用周末时间办华文补习班。

  “当地的政府官员也很积极地学华文。”梁红献说。如该市市政府的一个秘书长只要有时间,每天都抽出一个小时让梁红献教华文。在她的耐心辅导下,秘书长的中文水平飞速提高,已能用中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书写了。

  梁红献居住的地方离学校有一小段距离,一位同事便负责每天接送,周末还邀请她去家里玩。同事的母亲十分喜爱梁红献,认她做干女儿。“援教回来后,我每年都去泰国干妈家住上一星期。房市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梁红献说。(简文湘 李燕飞)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