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育帮扶工程任重道远 机遇与挑战并存
视频:裘援平:国侨办将打造“两机制 六体系”力促华文教育 来源:中国新闻网
12月7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华文教育界参会代表。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开幕式上作题为《发展华文教育、振兴华文学校》主题报告。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发 张勤 摄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 杨凯淇)“华文教育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相生相伴,是保持华侨华人民族特性的根本保证,是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情感联系的根本纽带。”谈及华文教育重要性,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
12月7日,由国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华文教育界参会代表,热议“发展华文教育,振兴华文学校”的主题。
据史料记载,华文教育的发端至少可回溯至300多年前印尼华人郭郡观创办的“明诚书院”。长久以来,为了把“根”留住,华人纷纷出钱出力兴办各类华文学校,供华裔子弟就读。
时至今日,华文教育已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务院侨办介绍,目前全球拥有各类华文学校近2万所,在职华文教师数十万人,在校华裔学生更是多达数百万。
“华文教育就是面向海外侨胞,尤其是华裔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的民族语言学习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工作。”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司长雷振刚解释说,这是根植华社、覆盖最广、相对正规、长期有效的海外华文语言教育形式。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也认为,华文教育意义重大。“华人不管走到哪个地方或者加入哪国国籍,中国仍然是其母语国。”
一直以来,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其中,华文学校承担着中国本土及港澳台以外约七成以上懂中文者的教育重任。近年来,针对华校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国务院侨办及时实施华文教育帮扶工程,着力提升华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没有国侨办支持我们可能支撑不到今天”泰国清迈教联高级中学校长王相贤感慨地说,他所在华人村的孩子并不能享受泰国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即使读完大学也要等申请到公民证后才能补办毕业文凭。但在国侨办等相关部门支持下,教联中学成立4年来共输送了70多名学生免试到中国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深造。
澳大利亚丰华中文学校校长许易也说,2012年,中国国侨办与澳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促成中澳华文教育与主流教育接轨方面迈出了崭新一步。“有此协议,政府会更重视华校,会来倾听需求,给予政策支持。”
早在2004年,由国务院侨办牵头、16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就已开始为海外华文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科学指导。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国务院侨办与加拿大、印尼等多个国家教育部门对接,为当地华文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据悉,国务院侨办评定“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使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办学困难或刚刚起步的华校提供物质支持,助其度过难关;在华校设立“华星书屋”,满足师生教学和课外阅读需求;支持部分华文教育组织,帮助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此外,国务院侨办为华裔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等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更是“供不应求”,每年有近10万华裔青少年能够从中受益。
在裘援平看来,尽管华文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未来仍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华文教育继续发展还是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她透露,国务院侨办制定并正在实施第三期华文教育工作规划,力争到2017年基本实现热爱中华语言文化的适龄华裔青少年能够“有学上、有书读、有合格老师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