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海外华教代表:师资短缺成束缚华教发展“瓶颈”

2014年12月08日 13:5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8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7日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华文教育一线的与会代表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华文教师短缺及不够专业这一困难。

  越南胡志明市卖剑雄华文中心校政主任罗松坤对此体会很深,“因为国务院侨办与当地华侨华人的支持与资助,我们学校有很好的校园,可是教材与教师的短缺,直接限制了招生数量,这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

  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司长邱立国说,“教师是华侨华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优秀教师的短缺与华文教师待遇不高有关,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我们正在想办法提高外派教师的待遇,也在想办法培养骨干教师”

  虽然克利夫兰当代中文学校的中文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如今已经达到50多位。但校长王黎明仍然能感觉到优秀教师的短缺,他认为“优秀的教师是教育得以立足、发展的根本。华文教师需要同时拥有中文、英语的高水平之外,还需要对中国文化有理解。因为华文学校不仅是教授中文,更是传递中国文化的第一线”。

  “除了中文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有各种中国文化、艺术的培训班,这还需要华文教师有艺术专修,这样的人才很稀缺”,王黎明坦言。

  记者从国侨办获悉,为从根本上突破束缚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瓶颈”,解决当前海外华文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养不够,断层严重等问题,要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多专题培训海外华文教师,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华文教育培训机制。到2017年,要对3万人次的华文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其中通过考核认证者力争达到2万人。

  来自美国底特律中文学校的教师王刘葵就是国务院侨办培训机制的受益人,她认为,让华文教师回国培训不仅仅是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教学培训,“更重要的是,能加深与祖国的感情”。

  王刘葵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为一些华二代,对中文的理解只是字面上的,并没有对中国文化及一些传统有理解,这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积极性。而如果老师自身对这些文化理解透彻,在教学中,更容易因地制宜,引导学生从文化的层面学习语言”。

  在华文教育大会上,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也谈到,解决华文教师短缺的一个方法,即“依托办属院校和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大量招收海外现职中青年华文教师和华校优秀高中毕业生,来华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为海外华校培养骨干教师。积极探索在华文教育重点国家设立师范学院或分校,就地培养华文教师。到2017年,争取每年在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学员达到2000人”。(杨早早)

【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