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媒中文写作赛纽约复赛举行 小选手展汉语功底

中国侨网1月5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侨报》第三届青少年儿童中文写作大赛纽约赛区复赛3日在曼哈顿中城的亚洲艺术馆举行,二十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并最终决出儿童组(8-10岁)、少儿组(11-13岁)、少年组(14-16岁)和青年组(17-19岁)的冠亚季军。《侨报》总裁游江、副总编辑卢仲维为小选手们颁奖。
在一个多小时的比赛中,小选手们先后参加了写作和选择题考试。在写作部分,他们各自根据自己的经历,就比赛给出的题目现场写一篇短文。他们的答卷令评委们印象深刻,很多人展示了出色的写作才华和中文运用能力。这些小选手都是来自纽约各中小学校的学生,他们同时也在鸣远、华夏、北京、人力中心等多所不同的中文学校学习中文。
当天比赛的结果是,儿童组李宛儒、倪子颖、常秀琳分别获得冠亚季军;少儿组方晴萱、黄琳琳、熊立诚获得冠亚季军;少年组陈雪铭、李瑞康、陈雅琳获得冠亚季军;青年组陈可欣夺冠。其他获得优胜奖的同学包括林晶晶、周梦娇、方晴芊、福涵、林梦寻、李宛霖、林玉冰、刘珍妮、郑旭雯、莫楷明、周智杰、袁佩仪。
今年10岁的李宛儒是儿童组的冠军获得者,她目前是曼哈顿上东区第77小学(PS 77 Lower Lab School)的一名学生,已在鸣远中文学校学习中文6年。她的父母分别是来自中国南通和哈尔滨的移民。谈到为什么要学中文,小宛儒用略带生疏的发音表示,“既然长着中国人的脸,就应该会说中文,这样不但自己有很多收获,还可以帮助生活中不会说英文的中国人。”
来自双文学校的倪子颖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儿童组亚军。今年就读五年级的她平时主要在双文学校的课后中文班学习中文,但因为学的是繁体字,因此在参加比赛时对填空题颇感为难。倪子颖妈妈表示,女儿是女童军的成员,因此虽然小小年纪但已非常独立,而她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侨报》小记者团的活动。
来自下东城著名天才学校“NEST+m”(New Explorations Into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的周梦娇(Galia Rohan)在比赛中获得优胜奖。她的母亲周红来自天津,父亲则是澳大利亚人。从小就听着中英文两种语言长大的周梦娇在谈到自己学习中文的初衷时说,“这样我好看懂妈妈写的字,我去中国的时候还能砍价。”
虽然今年只有9岁,但小梦娇已经去过中国9次,平均每年一次,足迹遍及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云南,甚至敦煌。周红也表示,要特别感谢人力中心中文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他们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父母来自福州长乐的林晶晶目前同样就读于人力中心中文学校。她目前是曼哈顿83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说到学中文,林晶晶说,“我是中国人,所以学中文就应该更容易。奶奶说,中国现在有那么多机会,要学好中文,将来有可能回中国发展。另外,要看小人书,也要学中文。”
在长岛就读Jericho高中的莫楷明学习中文已经10年,母亲来自台湾,父亲来自广州。但他至今没去过大陆,希望今后有机会去大陆参观旅行。“学好中文在吃饭的时候可以读得懂菜单,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管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