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探访罗马华文学校:发展渐成规模 优秀师资仍短缺(2)

2015年03月19日 09:4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探索合理教学模式

  虽然同为华文学校,各学校却都在各自的教学中探索着最适宜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毕业于中文教育专业的蒋忠华校长在国内就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罗马开办学校后,她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儿童的“母语教学法”:她针对中华学校很多学生拥有一定的母语基础、口语较好的特点,没有使用国务院侨办制定的华文教材,而是选择了内容更加丰富的人教版教科书,配备与国内同步的练习题及单元测试卷学习;同时,针对在意长大的华人孩子性格特点,学校还采取了“因材施教,中意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学生们的测试成绩与国内同年级相比也并不逊色。

  罗马东方语言学校的温校长则坚持培养孩子的兴趣,以鼓励为主,“不要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温校长在采访中一直坚称。他说,孩子们在平日去意大利学校学习,课后还要参加体育、音乐等课外活动后,已经负担不少,如果再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中文,反而容易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东方语言学校提供给孩子一个宽松、有趣的语言环境,通过游戏、表演、阅读等方面,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到学习中文的乐趣,培养主动性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会让他们在以后即使离开学校后也会也保持学习中文的习惯。不仅如此,就如学校的名字“东方”一样,温校长认为虽然孩子们生长在国外,但并不应该因此就丢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如校训“做真人,学真知,做真事”所说,学校十分侧重对礼仪、德育的教育,他的学生们每天都要朗读《弟子规》,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们在在这里上学后都懂事了许多。

  办学理念各有侧重

  教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事业,虽然都扮演着传道授业的角色,学校却因为老师们的不同理念而各具特色。各学校除了中文,还教授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同时还有舞蹈、珠心算等各类兴趣班,他们认为华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同时也应该结合艺术进行中国古典文化的推广;东方语言学校还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开设了书法、围棋等课程,学校的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书法作品以及自己创作的古诗,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有些转学过来的华人孩子因为不会意大利语,听不懂课程内容,无法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逐渐产生了对意大利学校的抵触情绪。而罗马华文学校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连续几年在FIUMICINO ISTITUTOCOMPRENSIVO “G.B. GRASSI”为中国儿童青少年专门开设免费的意大利语班,同时还在华人家长或者学生遇到沟通问题时免费派遣老师前往提供翻译工作,努力化解语言给双方带来的障碍。不仅如此,考虑到华人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多,他们还专门为几所中学以及MANIN国立中学CTP(意大利政府专门为外国人开设的教育机构)的意大利老师开设免费中文学习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中文,以便与中国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同时也让更多的意大利人对中国文化多一些了解。

  而孟子中文学校则从2010年开始,针对一些负担学费有困难的学生,每年对20%左右学生提供学费减半甚至全免的待遇。解校长介绍说,有的家庭因为收入有限,或者家里孩子过多,无法负担孩子们学习中文的费用。“有些孩子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成绩也特别好,当我看到这样的孩子因为学费的问题辍学,就感到特别心疼。其实,每个孩子都不容易,他们除了完成意大利学校的学习课程,还要坚持学习汉语。每个家长和孩子都为之付出很多。每每想到这些,我们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路再难,我们也得走下去。”解校长说。

  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

  虽然罗马的几所华文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采访中,一些校长都提出了对校舍和师资问题表示了担忧。大部分学校目前都在租用当地学校的教室或者其他的一些场地,教学条件参差不齐,教学设施也不甚完善,有时还要面对对方学校停止租用、导致无地可用的尴尬场面,这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十分不利;而师资则是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几乎在所有的采访中,校长们都谈到现在优质的教师十分紧缺,大部分学校都只有几位全职老师,剩下的课程则由兼职老师代课,而这些兼职老师则大部分由留学生组成:这些留学生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教研,基本可以达到专职老师的教学水平,但因为留学生们可用于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因为他们放假或者毕业后归国等原因,由此导致的不稳定性对学校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十分不利,而频繁的更换老师也会对孩子们造成一定的困扰。如何寻找合适的校址以及优秀稳定的教师资源,是目前华文学校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

  在海外办学谈何容易!家长们忙于生计,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和他们的学业。即便希望孩子能学好中文,但也是力不从心。学校都是私立的,尽管办学人尽力在收费上尽力满足不同收入人群,但每个月的学费对一些家长依旧是额外负担。

  华文学校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标准化、统一化、正规化。学校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行业规范不够,容易造成管理上的一些困扰。校长们一致呼吁中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给予国家对于他们的学校重视和帮助。

  走访了这些学校,深感在海外的华文教学不易。看着在夜色中接孩子的父母满脸的期望,看着大大小小的学生的笑脸,看着校长和老师在他们中间谈笑风生,我们能够感到一种力量,那就是在华侨在海外与祖籍国文化的联结的力量。

  通过罗马华文学校,基本能够了解整个意大利华文学校的情况。如果未来,能够出现很多传播中意文化、促进中意商务交流的人才,谁能说没有这些华文学校的功劳!(孔梦茜 意大利《世界中国》供稿)

【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