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西班牙华校教师分享教学经:中文教学如何接地气

2015年04月02日 14:1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4月2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网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学校教师叶星星日前发表文章《中文教学如何接地气》,与读者分享了她在中文口语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全文摘编如下:

  在西班牙从事中文教学的时间不短,在教学中我发现巴塞罗那几所规模较大的中文学校所用的教材是统一的。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流动的影响是最小的。但是,同时也更能可以区分每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好比给一群厨师同样的食材,让他们去做出自己认为最可口的饭菜。如果想在这里脱颖而出,高级厨师一定会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或杀手锏,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不然的话,千篇一律的作品只会埋没于浩瀚大海之中。我们老师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教出特别出众的学生来。

  闲暇之余,我们也会讨论一些关于各国教材的事情。我们中国的语文教材向来有被人称为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的“高大上”风格。编写的人可能想一步到位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能冠军,领跑全世界。可惜学生不“感冒”,反而容易产生跟风心理,处处跟着形式走,学到的东西看似丰富,但是只是“假大空”。

  反观别国的小学教材,虽然简单,但是很多内容比较贴近现实,新颖生动,往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的教材是我们基本的文本,是为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汉语基础知识而设计的。那么,他们在吸引眼球的要求上就有所欠缺。所以我们老师在课外补充的内容上就要做比较细致的筛选。经过多次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比较喜欢接受新鲜又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转眼间第二个学期的课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到来的圣周和复活节也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假期。

  在西班牙生活这么久,也入乡随俗地了解了一些西班牙的假日。当然,我们从游行或装扮中了解的只是节日的形式,而真正的节日的起源和来历却从未去深究过。这个节日来临之际,我特意让学生里通过各种渠道查了一些资料,在临近节日的最后一课上,大家畅所欲言地描述有关于节日的各种细节。孩子们都饶有兴趣地参与了讨论,并互相拼凑,构筑了一个完整的节日系统介绍。

  因为信息的发达,在叙述过程中往往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也有些不同意见。当然,也因为版本的不同大家有了更广的思维空间,并且在思考和辩论中学会推理和总结。因为圣周和复活节的节日总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很多同学都以为圣周也包括复活节,经过讨论和交流才知道圣周是指复活节的前一周。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如果我们生活在西班牙的华人都不了解的话那就太闭塞了。有的同学还与大家分享了他去年在市中心看到的圣周游行的一些景象,引起了好多同学的好奇。有一位同学还别出心裁地讲述了复活节的兔子和彩蛋的来历,更是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极大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不断提问,场面非常热闹。在这节课上,不仅孩子们的口语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有了寻求知识的意愿和能力,这对他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和技能来说,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圣周加上复活节大概十多天的假期即将来临,好多孩子早就在翘首期盼了。很多不合群的孩子这次也主动参与讨论,可见他们也和大人一样,总是首先去关注和自己有关的事。在课外选材的构思中,我从前只是考虑到跟课文内容相结合,寻找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旨在巩固和复习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的基本功变得更扎实。现在经过新的尝试,我发现挖掘跟华人在西班牙生活有关的补充教材,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虽然是“离题”于课文之外的,但却是渗透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之中的。换句话说,这种补充引起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内容。它的“亲和力”无可抵挡,适当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里,取得的结果是事半功倍的。

  任何事物,只要是“接地气”的,它的影响面总是非常广泛。这样的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于平时上课懒懒散散提不起劲的同学来说,这就是一剂强心针。同时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种知识普及并不是为考试而学,而是实实在在能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当然有它一种最自然亲切的魅力。

【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