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国际汉语教育不断“走出去” 来中国学中文成时尚

2015年04月13日 09:1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站在中山大学的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门前,中大国际汉语学院院长周小兵说:“2004年我们学院开始招生的时候,只有六个学生。到现在,我们每年培育近300个国际学生。”来自瑞士的李伊莎从去年开始在中大学习汉语言,她说,“之前我在韩国工作了4年多。可是当时我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汉语,我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来中国学中文成时尚

  李伊莎是个金发碧眼的瑞士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去年的某一个时刻,李伊莎还在韩国,手头上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朝九晚五、生活不愁。但她还是递交了辞呈,从韩国飞到中国广州,来到中山大学,自费学习汉语。在许久以前,她分别在台湾和上海呆过半年,就是这些在中国漂泊的日子,让她一直念念不忘。

  像李伊莎这样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并不在少数。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

  他们来华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多种多样的。高大开朗的余乐来自墨西哥,7年前开始学中文。他本科修读计算机专业,读硕士转读汉语言,现在已经是博士。汉语对他而言有独特的魅力,“我已经学过西班牙语、英语和法语了,我觉得中文很有挑战,更有意思”。

  余乐告诉记者,在墨西哥,有很多人在学初级汉语,“如果有300个人在读外语,那么其中有100人在学汉语。连部分小学都开汉语班了”。余乐说:“如果我跟朋友说我在中国,他们都觉得我过的是很酷炫的生活。我的很多朋友都跑去学中文了,刚开始学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自己要‘发财了,发财了’!”

  来自泰国的陈琳乐和柯佩佩,都是祖籍潮汕的华裔。陈琳乐正攻读汉语言博士,而柯佩佩则在念汉语言硕士三年级,目前他们已经可以用中文写几万字的论文。陈琳乐认为学汉语是她找到好工作的筹码,“泰国汉语教师的人才缺口很大,本科毕业都可以去当老师了”。

  来自俄罗斯的瓦夏现在是周小兵的博士生,这个帅小伙不仅普通话说得很溜,广州话也十分精通。与许多俄罗斯留学生不同,如今的瓦夏学习汉语不是以职业选择为首要考量,他是真心喜欢上广东文化,爱上了粤语,并且打算在这方面下功夫,作一番研究。

  他们都是中大国际汉语学院的学生。

  让汉语教学“少走弯路”

  到目前为止,中大国际汉语学院已经先后“引进来”8000多名外国留学生。而让留学生们学习怎样的汉语,教材就非常关键。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在国家汉办支持下,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下称基地)在2009年5月建成,致力于建设健全汉语教材信息库。

  “我们基地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整理全球的汉语教材,建立一个健全的汉语教材的信息平台。以往,汉语教材的信息比较凌乱,但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掌握,全球汉语教学中目前有哪些方面的教材,缺哪些方面的教材。”中大国际汉语学院院长周小兵介绍说。

  基地的电脑里,只要在“全球汉语教材信息库”输入关键字,就可以找到全球范围内的相关教材信息。“现在教材信息互通以后,中国或外国的学校都可以轻松地找到他们想要的教材,编写教材的重复率也大大降低,学习、研究汉语,能够少走许多弯路。”

  “我们收集世界各国的汉语教材,有多少,收多少。”基地收集的汉语及文化教材信息共15500册(种),涵盖46种媒介语。周小兵如数家珍:“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被认为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西儒耳目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你还可以听到老舍当年在英国教汉语的声音。”

  2004年以来,基地共出版汉语教材20多种、50余册,《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等多种教材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发行。这个基地也成为国内外汉语学习教材最权威的中心之一。目前已与国内外10多所知名高校合作推广汉语教育,方式包括建立孔子学院、派遣汉语教师、合作编写教材等等。

  “走出去”教了两万多人

  截至2015年3月,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共派出26人次赴海外进行汉语教学,教授学生2800多人;25人次赴海外组织海外教师培训,培训汉语教师1300多人;165人次研究生被遴选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外派到23个国家或地区,教授学生超过两万人。

  陈晓阳就是其中一个。“中国热在美国真的非常风行。”陈晓阳被派到美国东部特拉华大学孔子学院教书2年,刚去不久就惊讶地发现,美国的家长竟也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美国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学中文,她最小的学生还在读幼儿园。

  黄妍琼所在的美国印第安纳州波利斯孔子学院,从2010年起就全面覆盖汉语课程,“从小学到高三,全都要学中文。小学还有沉浸式课程的班级,上午全是中文课,下午则是英文课,相当于以中文为第二母语。”这批学生的家境一般比较好,百分之八十都去过中国。父母是高收入群体,对中国都有比较正面的印象和评价,“有学了汉语就比较有竞争力的考虑”。

  “经济的增长绝对是国际汉语教育最重要的动力。如果这个国家不够吸引力,砸钱下去也不一定有人来学。”周小兵说。

  但钱并不是“中国热”的唯一原因。到西班牙当本科教师的张念也教过五六十岁、因为兴趣而来学习的“老学生”,张念发现,“西班牙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很有自豪感,对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非常尊重,对现在的中国很有好感。对美国反而没有那么感冒”。

  张念在西班牙时,恰逢北京奥运会,西班牙学生对奥运会的热情更甚于她:“学生都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昨天的开幕式实在太棒了’。他们在观看时都会激动得抱在一块。”

  赴韩国教学的陈淑梅发现她的学生很多都曾到中国旅游。“她们来中国看了以后,觉得很喜欢,就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和商业交流频繁的韩国一直都是汉语学习大国,据资料显示,以朝鲜语为媒介语的汉语教材占到24.7%的比例。

  “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

  出国教汉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陈晓阳就疑惑,“中国文化那么深厚渊博,我们要推广哪一方面呢?”

  一开始,他用的教材里面有许多古典成语故事、典籍,教了几堂课以后,他的学生问他:“老师,为什么我要学这个。”他发现,教育学生这些内容十分困难,菲律宾学生觉得这些东西毫无用处,倒是讲红包月饼这样形式化的内容,他们就显得十分活跃、兴致勃勃。“因而我们的教学目前只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张念去西班牙不久就发现,当地汉语教育队伍很混乱:“在我们去以前,当地就有一批人在教汉语,但他们并不是专业教师,而是早些年从国内移民过去的中国人。相比而言,他们没有教学法的概念,教学很不专业,汉语教育一开始有点乱。”

  为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影响力,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从语言教学入手,经过努力,基本建成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从短期培训到学历教育的国际汉语教学体系。

  据国家汉办资料,2012年9月,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而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记者 项仙君 实习记者 黄静利 策划统筹:宋季华)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