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一带一路”促交流 柬埔寨华文教育迎来新机遇

2015年08月12日 09:52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柬埔寨金边皇宫。(王海超
柬埔寨金边皇宫。(王海超 摄)
    柬埔寨海南同乡会理事会成员及集成华文学校负责人与采访团热烈交流。(王海超 摄)

  在一所海南人开办的华文学校里,非华裔学生占一半!

  在柬埔寨人心中,学习华文就是传承传统文化,懂华语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不懂华语相当于自我边缘化。

  日前,海南日报特派记者一行在柬埔寨海南同乡会附属华文学校集成学校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华人与当地人士把孩子送进了华文学校。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柬埔寨带动了一大批热衷于学习华文的新生力量。

  华文教育展翅正当时

  阵雨过后的下午,天气潮湿闷热。记者来到集成学校时,柬埔寨海南同乡会理事会全体成员和集成学校负责人已经在学校门口迎接,并大步走上前来以海南话打着招呼:“鲁好!”

  集成学校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学校周边的小路上汽车、摩托车和三轮车川流不息。走进这栋占地1500平方米的一层楼建筑,几名老师正在大厅里为学生们办理下学期的报名手续。

  “‘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特质,这在华文教育领域也得以体现。一直以来,集成学校都坚持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积极吸纳友族子弟入校学习,支持当地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增进友族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的了解,促进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目前,集成学校里,华裔的孩子和柬埔寨孩子各占一半,而且柬埔寨学生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柬埔寨海南同乡会会长邢诒宝带着记者一一参观学校教室。这所不起眼的小学校,其前身华强学校由柬埔寨琼雷会馆创办于1932年,上世纪70年代受战事影响停办,直至1992年海南同乡会成立才重新复课,鼎盛时期学生多达1700余名。

  集成学校运营管理的大部分经费,来源于海南同乡会募捐的资金。捐资助学已经在该国华人中形成风气,多到捐助数万、数十万美金,少到捐助几十美金。数字大小不同,但捐资背后是柬埔寨华侨华人从亿万富翁到底层贫民共同的助学爱心。在学校入口一侧的墙壁上,“去年年底,海南省侨办捐助15万元人民币帮助海南同乡会集成学校”的红色帖子尤为醒目。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发展华文教育的好时机。”集成学校校长王汉告诉记者,“一带一路”的实施将让柬埔寨再次掀起一阵“华语热”。

  华文学校教育影响深远

  “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阿龙!”采访团的柬埔寨导游陈文龙意外地发现,集成学校现任校长王汉竟是自己10年前学习华文时的老师,一时非常感慨。华文教育对柬埔寨社会各阶层行业的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28岁的陈文龙是柬埔寨的“侨三代”,从小学到中学都就读于华文学校,学校的教育模式让他颇为骄傲:“华文学校普遍管理规范,比较严格,华人老师们也都非常负责,从不无故缺课失职。”他把自己今日的成就归功于当年在华文学校时接受的严格教育。

  漫步金边的街头,路边商铺标牌在柬语与英语之外,通常都会标明中文;出入各商贸场所,老板总会热情地以汉语询问:“要点什么”;学会说中文,就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一观念已经深深印在当地年轻人的脑海里。不仅仅是语言技能,华文教育的模式也慢慢影响着这个国家。

  “王老师从没打骂过学生,只是语重心长地引导我们,教我们做人,所以我们都很敬重他。”陈文龙认为这样的教育模式对柬埔寨当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文化是民族之魂,对内,我们个人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对外,我们要借助语言和文化,积极推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众互相了解。”王汉一直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

  “一带一路”带来华文教育曙光

  8月的集成学校已经进入暑假假期,学校已停止授课,但全校10余名老师都赶来接受采访:年逾古稀的老校长王潭、教龄长达20余年的华文教师卢人豪与白秀皓、刚刚满21岁的柬文老师李光亮……

  翻开老师们递过来的课程表,可以发现集成学校小学部主要教授华文、数学、英文与柬文。“帮孩子们从小打下汉语的基础,为以后工作具备一项技能。学生学好普通话就是我们的基本目标。”王汉解释,集成学校的定位是华人语言学校,办学目的是让华人子孙后代传承中华文化、写好华文文章和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而理科和其他职业技能则需去柬校学习。

  “孩子们都很好学,每次听到他们用汉语互相交流,都会觉得很欣慰。”卢人豪、白秀皓、梁曼芳、梁燕玉等几名老师已经在集成学校任职超过20年,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们正面临着一个难题:谁来接任自己的工作?

  “选择到华文学校当老师的年轻人确实不多,因为薪资待遇比不上公司职员。”刚刚毕业于柬埔寨铁桥头大学的李光亮在集成学校任职仅一个学期,他告诉记者,“每年都有许多华裔高中毕业生被推荐到中国留学,作为定向师资培养。但如今柬埔寨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毕业后,他们能轻易在中资企业、旅游业、经贸业找到高薪工作,华人家庭的家境又比较殷实,辛苦且收入不高的华文学校教师一职对他们吸引力有限。”

  在今年4月刚刚返回过文昌的海南同乡会理事符鸿英,亲眼看到了家乡教育发展的成就。他告诉记者,中国移民立足海外后最关心的就是子女教育,这不仅是现实需要,在更深层面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华文化日益昌盛,海外华人都衷心希望能够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借力国内优秀教育资源来解决当地华文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蔡倩 郭嘉轩 胡续发 黄媛艳 王海超)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