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华媒:增强华裔新生代民族认同感应华教先行

2015年09月23日 10:5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9月23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俗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如今随着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数量增多,华二代、华三代们对中华文化缺乏了解的问题也愈发突出。而在世代更替背景下,较少接触中华文化的这一代人为人父母,他们子女的中文教育将更令人担忧。这种担忧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承问题的一个现实缩影。

  增强民族认同感 华文教育先行

  “到2017年,在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地基本实现热爱中华文化的适龄华裔青少年有学上、有书读、有合格老师教”,这是中国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在第三届世界华文大会上表达的愿景。

  在她看来,华文教育是面向6000多万华侨华人特别是华裔青少年群体,系统开展民族语言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承的工作。的确,华文教育不仅维系着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及与祖(籍)国的情感联系,而且辐射到各国主流社会,是覆盖最广、相对正规、长期有效的海外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形式,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因如此,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也是华侨华人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地有各类华文学校约2万所,在职华文教师数十万人,在校学生数百万人。

  这些海外的“希望工程”、“留根工程”在建立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一些由“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华文教育机构。美国克利夫兰当代中文学校校长王黎明就是其中一个代表,80年代移居美国之后,他和当地许多华人一样面临着子女的中文教学问题,“我们不愿自己的孩子因为在美国出生长大就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魂,所以我们就筹办了这所学校”。但在开办学校过程中,教材、师资一直是一个难题。

  对此,中国国侨办一直以来积极会同有关方面,在华文教材研发推广、华文教师培养培训、华文学校发展建设、举办华裔青少年活动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推行“两大机制”,一方面建立与华侨华人住在国政府交流合作机制,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国内华文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机制,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此同时,中国国侨办还打造了“六大体系”,通过内容施教、教材、培训、帮扶、支撑、体验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华文教育发展水平。

  对王黎明他们来说,这些软硬件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有了,我们的教师也有机会受到更专业的培训,对一所在海外的中文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

  此外,中国国侨办定期举办的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发现在新时期推行华文教育中涌现的问题。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华文教育界参会代表就“发展与住在国政府关系”、“加强华文教材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华文教师素养”、“促进华文学校转型升级”等七个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讨论。

  裘援平在会后表示,中国国侨办也将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多专题培训海外华文教师,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华文教育培训机制。到2017年,要对3万人次的华文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其中通过考核认证者力争达到2万人。

  与此同时,中国国侨办也将在2017年前再建100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再扶持200所贫困华校和新兴华校,再支持30个华教组织开展工作,再建200个“华星书屋”,外派教师规模由每年800人增加至1200人;初步建立起定位准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合的国内华文教育支撑体系;力争每年参加各类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华裔青少年达到15万人次,网上注册会员达到10万人。

  20万名华裔青少年到中国“体验”中华文化

  除了支持住在国的华文教育发展,为了增强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国元素的了解,中国国侨办还打造了一系列以“体验”为主导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在夏令营举办的16年间,已经吸引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名青少年参加。游览历史名胜、感受现代城市魅力、了解传统民俗……“到中国过暑假”也越来越成为海外华裔青少年的自发选择。

  据介绍,这一活动旨在通过与地方有关单位合作,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邀请海外华裔青少年来祖(籍)国学习交流、参观访问、寻根访祖,增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夏令营根据海外假期情况,每年在夏、春、秋、冬四季举办,平均每年邀请到数万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到中国各地开展交流活动。为扩大夏令营活动的影响力,国务院侨办每隔几年举办一次大型集结营,组织在各地参访的青少年到北京考察、交流。

  在今年暑假,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青少年来到中国不同的省市、地区参观游览,有的人去看了秦始皇兵马俑才知道原来他的中国血脉如此源远流长,有的去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才对书本里的中国近代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在北京集结营进行了为期9天的舞蹈、武术、戏曲、声乐、传统手工艺等中华才艺学习之后,除了自己亲手绘制的扇面、自己做的风车,以及武术、戏曲练功服作为纪念,这些讲洋文的青少年也习惯了以“吃了吗”打招呼,在给自己的海外朋友挑选中国特色手工艺品作为礼物的时候也会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像酒樽啊还有这些丝巾,美国没有,好有特色”。

  “这些华二代们对中国文化仍是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节”,作为第一代移民,来自加拿大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在到中国参加过这类夏令营之后,对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更浓了。

  的确,对于这些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说,“好奇心”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动力。到中国这个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再加上各种中华传统艺术课程,对他们不仅仅是“打开眼界”,更是将“中华”二子以一种新鲜、形象的模样呈现出来。因此很多孩子脱口而出的“以后还要来参加”就不让人意外了。

  除了寓教于乐的夏令营,为满足华裔青年了解祖(籍)国和中华文化的迫切需求,加强与他们的交往与交流,针对在海外和港澳地区生长、事业基础较好、热心社会活动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华裔各界青年俊彦,中国国侨办还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定期举办“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活动中举办了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外交等专题演讲之外,也组织这些青年才俊到各省市考察,寻找发展机遇。

  通过中国国务院侨办结合其他相关地方、部门举办的这一系列中华文化体验活动,这些华二代、华三代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让他们彼此找到了“共鸣”。寻求文化认同中的“尴尬”或许因此而慢慢削弱,很多人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就像来自美国的王楚康所说,“作为华裔,我们可以很好地结合东西方文化好的部分,因为我们有机会深入接触、了解东西方文化,这其实是很难得的”。(杨早早)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