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优胜者”冬令营开设中华武术和民族舞蹈课

2015年12月28日 15:4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营员们的舞蹈身姿
营员们的舞蹈身姿
营员们剑的英姿

  中国侨网12月28日电 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网站消息,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近日,2015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优胜者”冬令营为营员开设了舞蹈课。

  这次冬令营舞蹈课,舞蹈老师教授营员们的舞蹈种类是蒙古舞《草原酒歌》。老师希望通过此舞能进一步优化营员们的舞感舞姿,培养营员们的蒙古洒脱之情。蒙族舞,是中国民族舞蹈中一种。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且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族舞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难忘的草原往事依然在心间,再来一杯马奶酒吧”,合着激昂的音乐声,营员们跳动起来,时而俯身,时而仰望,时而转身,时而辣立。课堂中,吴晓婷老师尽量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模仿。每教一个动作,吴老师都会让学生反复练习,并耐心加以指点和纠正,直到每个动作跳得整齐到位。吴老师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赢得了营员们的赞叹。所谓“严师出高徒”,仅仅用了几节课的时间,营员们就学会了这支蒙族舞。

  从舞蹈看出营员的灵动,而从武术却可看出营员的健美。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且名扬海外,靠的不仅是拳头硬、剑法疾、棍棒狠,更是靠“重德”的传统,修炼心中有天地的德。

  武术理论课上,营员们对武术套拳的种类及相关的名人武术家、武术器械的种类、武术流派进行了了解,课间梁洁老师着重讲述了武术抱拳礼中“和为贵”的内涵。她说,武术不是用来打人的,所以用掌盖住拳,拳的四指与掌的五指相扣,代表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含义。

  武术实践课上,老师教营员们舞剑、舞棍、耍双节棍,营员们在操练的时候剑法飘逸、灵动而又凌厉,双节棍刚中带柔,场面健美极了。

  舞与武的相互配合让营员们的形与心得到了双重修炼,操场上,营员们把舞蹈的隽秀、武术的健韵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信他们今后会把这种美带回马来西亚,并继续发扬。(胡玲玉)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