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寻根之旅暨南大学营开设腰鼓、民歌和民族舞蹈课

2015年12月29日 15:5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营员们练习腰鼓动作
营员们练习腰鼓动作
营员们齐唱《出塞》

  中国侨网12月29日电 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网站消息,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及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这些传统艺术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永葆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值得学习和传承。日前,“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暨南大学营)的三个班级便分别学习了腰鼓、民歌和民族舞。

  腰鼓,是流行于中国满、彝、汉等民族的打击乐器,发音脆亮,历史悠久。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阵热潮,后在民间广泛流传,展现了西北人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营员们在王美霞老师的指导下抬手,迈腿,跳跃,翻飞;鼓声时而浑厚,时而轻快,有张有弛,气势磅礴。学生个个都身姿矫健,展现了青春活力。

  民歌,或称民谣,是流行民间的,富有民族色彩的歌曲。民歌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表现了独特的民族气质与色彩。中国民歌课堂上,梁博老师为营员们播放了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老师耐心地传授唱歌的技巧,声音要饱满,站姿要端正,目光应有神,脸部带微笑,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完善小学课本上的这首《出塞》诗在营员们的深情吟唱下显得格外悠扬,意境开阔。

  民族舞,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民族舞蹈课上,方可儿老师教授大家蒙古舞,她将营员们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粗犷奔放,女生活泼柔美。营员们认真地模仿着老师的舞步,或昂首,或低头,或翻转,经过反复的练习,大家的舞姿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一样的课程,营员们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欢乐,同时领略不一样的传统艺术,相信无论是歌还是舞,都能让营员们的青春更加精彩。(宋亚男)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