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一带一路”促汉语“走出去” 人才稀缺成掣肘

2016年01月18日 10:39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2015年7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发表文章《汉语成丝路列车的润滑剂》,其中提及:如果把“一带一路”比喻为一辆开往人类美好明天的列车,那么汉语等语言和文化的交往就是列车的润滑剂,它保证着列车顺畅、和谐、高效地运转和前行。汉语的国际传播对于实现丝路沿线国与国之间的畅通交流和文化理解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当下,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古城西安,也正在多方构建人文科技交流的大舞台,利用教育、科技等优势,吸引了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来自中亚各国的留学生、经商者落脚于此。这时候,汉语就成了彼此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成了构建“民心相通”的一块“敲门砖”。

  语言先行 人才稀缺掣肘“民心相通”

  “ICA、ICLTA、IPA……”这些看起来十分“高大上”的英文字母缩写,其实都是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者们所提供的资格证书。而这些证书背后的颁发机构,也无一不极力渲染其证书的权威性:“获得美国联邦政府官方认可;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全面认证和官方签字;国内+国际权威双认证,欧美100多个国家畅行无阻……”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国家汉办(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停止颁发《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后至今,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格认证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市场上的各种“权威认证”和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所颁发的证书也五花八门,至于受训者究竟能否达到一个合格对外汉语教育者所需的基本条件,却往往不得而知。

  根据国家汉办官网2015年发布的《孔子学院总部公开招聘2015年度外派汉语教师》公告,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能熟练使用赴任国语言或英语,更须具备基础学历和语言教学经验。而在这份官方招聘对外汉语教师的公告里,除了对身份证件、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和《教师资格证》等基本证件的审查外,并不要求应聘者持有任何协会或其他机构所颁发的“资格证”。在采访中,曾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西安某培训机构负责人吴月琴向记者坦言,如今市面上大部分培训机构所颁发的资格证书,大多以“低门槛、高过关率”为主要目标,不仅证书的含金量有待考量,更会导致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让语言成为丝路“民心相通”的一大掣肘。

  标准不一 行业规范成当务之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西安对外汉语教学的市场,尤其是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市场进一步扩大,需求有了,如何培养出素质过硬、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师就成了当务之急。”采访中,吴月琴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对外汉语老师的输出主要针对欧美国家,如今要与中亚、西亚国家建立联通,推进文化输出,无疑给对外汉语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好的对外汉语老师,除了具备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背景和实战教学经验,有国外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经历外,如果能够了解中亚各国的现状,特别是教育现状和风土人情,掌握中亚学生学习的特点,特别是他们学习汉语的特点,将会进一步提高中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采访中,西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任惠莲告诉记者,而这样的人才,是如今对外汉语教学市场上最为稀缺的。

  “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是,2015年,国家汉办在停发《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近10年后,重新开始组织《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的标准化统一考试。”吴月琴说。可以说,这一“官方认证”的重新启用,将对规范目前相对混乱的对外汉语培训市场起到积极作用,更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提供统一的评判标准。

  高校搭台 为“人才互通”保驾护航

  “语言文化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和民心工程。”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曾如是说。在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交流联通的道路上,如何抓住这一关键,培养“语言+专业”的复合型国际人才,就成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命题。为此,2014年,西北大学正式成立丝绸之路研究院和中亚学院两个实体研究机构,挑选一批熟悉中亚语言和文化的在校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学院内的12名对外汉语教师均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除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外,还设置了中亚文明史、国际贸易、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工程控制、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考古与文化遗迹保护等7个专业,并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签署联合发展中亚学院的协议,设立留学生奖学金。2015年,中亚学院在校学生已达到302人,其中本科学历生118人。而这批沟通能力好、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一旦培养成型,或将成为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复合型人才稀缺的破题之举。(蒋黛)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