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全球化带来的语言交汇潮流不可阻挡

2016年02月04日 17:04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今天面对的新问题是,母语化的漫长过程与外来词汇涌入速度、传播速度、使用价值之间的尖锐矛盾。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无数的新兴事物不断诞生,海量的信息和词汇不断涌入,再优秀的翻译人才也不可能做到无缝衔接、滴水不漏。如今,许多国人都接受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英语教育,有能力与外来词正面交锋,并不需要翻译作为中介缓冲。在信息传播如此迅疾的时代,有时还没等到“官方”的译法,许多概念就已经先入为主。实际上,这体现了语言弃繁就简的规律

  有媒体曾刊文批评“外来语滥用”现象,指责媒体“零翻译”,大量直接使用WiFi、CEO、MBA、CBD、VIP、PM2.5等缩写,破坏了汉语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伤害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并称这种现象消解了中国文化。文章发出一系列质问: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为什么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而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先人能翻译出禅、民主、飞机,后人就对CPI、WiFi、VIP无能为力了吗?这样的“零翻译”,不知有多少读者看得懂?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认同,但反对的声音似乎更强大。不过遗憾的是,大多数反对者批错了方向。

  因为这个观点字面上虽然呼吁的是汉语的纯洁性,但实质上却是呼吁外来词汇的母语化,反对的不是肯德基,而是KFC;反对的不是“电邮”,而是Email。所谓外来词汇的母语化,以英语basement为例,严复译作“木窨”,日本的译法是“地下室”,中国人终舍严译而用日本译法。如今,这个汉语词汇母语意味浓厚,丝毫没有外来词汇的感觉,彻底完成了一个外来词汇的母语化。逻辑、胡同、消防、沙发、席梦思、尼龙、白兰地、迪斯科这些外来词汇,都是汉语把外来词汇母语化的典型例子。

  较之汉语的纯洁性,外来词汇的母语化问题更加复杂。

  近百年的西学东渐,带来的是新科技、新思想,从这个角度看,外来词汇母语化,使没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也能掌握大量基础技术词汇,便于新思想的迅速传播,有力促进了科学知识与现代观念在中国的普及。

  语言的最大功能是交流、传播思想。从这个角度看,外来词汇的母语化是在实用中创新语言,让语言随时代发展与丰富,为中国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与此同时,由于文化的不同,信、达、雅、简的母语化是非常难的,外来词汇母语化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由Democracy翻译为德谟克拉西(德先生),再到顾名思义的“民主”,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概念——但国人心中民主这个概念与Democracy的本意也有不小的差异,甚至由此导致国人在民主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不良倾向。

  当下,针对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引用外来语的现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出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等,计划先由专家委员会用发音贴近的汉语翻译外语词,并在网上公布,由公众投票决定最终译法。

  翻译一个外来词汇,不仅仅是翻译这一环就完结了。翻译之后的母语化,是本地文化对外来词汇的消化、吸收的自发过程。一方面,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比如,一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伊妹儿”,现在都用“电邮”,这个过程并不短,大约也有十年时间)。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竞争与淘汰的过程,人们会自动选取、吸收方便表达的词语。

  今天面对的新问题是,母语化的漫长过程与外来词汇涌入速度、传播速度、使用价值之间的尖锐矛盾。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无数的新兴事物不断诞生,海量的信息和词汇不断涌入,再优秀的翻译人才也不可能做到无缝衔接、滴水不漏。如今,许多国人都接受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英语教育,有能力与外来词正面交锋,并不需要翻译作为中介缓冲。在信息传播如此迅疾的时代,有时还没等到“官方”的译法,许多概念就已经先入为主。这就降低了母语化的必要性,或者说降低了母语化的收益。从这个角度就可以回答“为什么汉语引入外来语却会直接采取英文字母”的疑问。其实,所谓“懒惰”、“急着使用”、“省事”不过是这种传播速度、传播价值上升导致的母语化成本提高,与人群接受度上升导致的母语化收益下降的另一种表述。实际上,这就是语言的弃繁就简过程。

  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仅是一个全球经济融合的时代,更是文化融合、语言融合的时代。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沟通和传承,可以言简意赅,就不会弃简就繁。当语言的使用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外来词汇的母语化的意义也必然发生变化。如果用过去精彩的外来词汇母语化来指责今天“外来语滥用”、媒体“零翻译”现象,无疑是刻舟求剑、墨守成规。这不但会有碍当下的经济与文化融合,更会伤害汉语未来的长远发展,乃至未来使用汉语的人。(刘远举)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