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许琳:孔子学院走出去 缺85个语种与汉语对照字典

2016年03月09日 0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资料图:外国记者采访许琳委员。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原标题:许琳委员:孔子学院走出去 最难是缺85个语种与汉语对照字典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冉文娟)“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字典。”两会间隙,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向记者说到这儿,语气很是急迫。

  她介绍,目前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共涉及90多个语种,而其中有85个语种缺乏汉语和当地语言对照的字典。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孔子学院也在沿线50余个国家建立,这些孔子学院同样面临着没有字典的难题。“现在特别缺懂当地语言的中文老师,而懂中文的当地人,中文水平离编字典又有一段距离。”

  “语言走不出去,文化就绝对走不出去。”许琳说,字典已成为孔子学院发展中的大瓶颈。“我们现在只能从基础做起,但架不住这么急切的需求。”

  字典的编撰工作并非一蹴而就。2015年2月,中国学者车洪才、张敏花费30余年心血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终获出版,也印证了编撰字典的不易。

  “语言的障碍存在,互联互通就是一句空话。”许琳说,这种情况之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极端重要。她呼吁国家重视培养非英语类人才,并建议在高校中增设小语种专业和课程。

  她表示,希望通过孔子学院这个桥梁,和相关的外语院校达成协议,派孔子学院所在大学教语言的老师来中国交流,增进双方的学习互动。

  谈到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许琳说,孔子学院本土化师资培训的任务很重。只有他们真正理解、懂得了中华文化,他们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促进文化的传播。

  “我的梦想是建立一批专职队伍”,许琳说,孔子学院是一个长久工程,应该培养一批终身奉献于这个事业的人。在今年的提案中,她继续建议国家立项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建立一个专门轮训人员的“黄埔军校”,更好地提升孔子学院的质量。

  说起孔子学院在“十三五”时期的规划,许琳介绍,孔子学院将把重点放在提升内涵和质量上,“先把已有的娃养好”。(完)

【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