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孔子学院促进中德交流 文化活动渐“接地气”
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 德媒称,5月2日是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在德国创建10周年的重要日子。这一天,纽伦堡、埃尔朗根及中国驻德国使馆的高层官员都出现在当晚的庆典活动中,纽伦堡孔院院长徐艳将这一切归功于近几年中德在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密切合作。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2日报道,该院是继柏林之后,在德国创建的第二家孔子学院。据中国官媒报道,2006年至今,已有16家孔子学院在德国落户。不同的是,每家孔院在安排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有自己的侧重点。用院长徐艳的话说,今后要做更多“接地气”的中德交流。
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徐艳更愿意谈及的是自己参与筹建的纽伦堡孔院为中德的合作带来哪些契机,她特意介绍了今年庆典上一个以“孔子”为主题的中德艺术家作品展。徐艳说,类似这样的展览很具跨文化意义,因为它不单纯从中国视角出发,更能体现出德国艺术家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徐艳说:“孔子不是中国的,是属于世界的,其思想需要我们共同反思。”
徐艳说,十年前,德国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孔子学院,有很多人甚至持怀疑的态度。2008年纽伦堡大区学习汉语的德国人数量仅是目前的一半,近年来该院每年招收900名汉语学生。
徐艳的谈话中明确表示,孔子学院单纯推广语言是行不通的,要借助文化的交流。多年来,中国一直强调软实力发展,通过软实力的推广展示国家形象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