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美国教育人士邵中权:没有欣欣 我这辈子是个零

2016年05月31日 16:0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邵中权参访中国学校
邵中权参访中国学校
邵中权参访中国学校

  中国侨网5月31日电 美国加州圣何塞市Story路2108号,19年前的1997年,这里是一家名叫“王府烤肉店”的中餐馆。餐馆的主人名叫邵中权。就是在这里,他和老友金湘泉第一次提到要设立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提高中国国内乡村教育水平。

  邵中权和金湘泉两位都是东北人,他们和几位同乡好友经常聚会,每次提起祖籍国家乡贫困地区的教育状态,大家都焦虑不安而又束手无策。基金会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像一星火花溅到了干柴,立刻引起热烈的响应。

  很快,欣欣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邵伯伯——这是欣欣人对邵中权的称呼。

  他1929年出生在吉林通化的一个大户人家。三年之后,伪满洲国成立,东北人成了亡国奴。邵中权在日据时期并没有受苦,但从小接受半日式教育,令邵中权为自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修养的欠缺而终生遗憾。

  1965年,在民权运动的推动下,美国黑人获得选举权,新移民法通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即可申请移民,对中国人家属的移民限制也终于放开。当时美国的收入远远高于日本,为生活计,邵中权于1968年全家移民来到美国。

  当时华人在美国只有三种工作可以做:餐馆、洗衣店、小型杂货店。邵中权“一下了飞机就去洗碗”。几个月之后,邵中权和几位好友筹钱,在Palo Alto开了第一家餐馆:北京饭店,从此开始后半生的餐馆生涯。圣何塞的那家王府烤肉店,是他开的第三家餐馆。

  日复一日,邵中权整天在厨房忙碌,跟鸡鸭鱼肉、菜刀砧板和各种各样的食客打交道。餐馆开了一家又开一家,生意越来越红火,邵中权的心思却始终另有所属。“我没有在烹饪上下功夫,否则餐馆应该能做得更好”,邵中权说。一有闲暇,他就会自己一个人开车到旧金山,去唐人街看看中国电影,到中文书店翻翻大陆出版的新书。他的心游离在餐馆之外,美国之外。他从事这个行业只是为稻梁谋,不管餐厅有多受欢迎,他在这里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邵中权的答案毫不含糊:人生的价值在于回报社会。“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人一出生就享受各种社会福祉,所以每个人天然地对社会负有责任。”邵中权说话带着通化乡音,他说得很慢,声音不大,语调平和,条理清晰,显示出他的政治学硕士背景带来的良好的理论修养和思维习惯。

  尽管邵中权一直慨叹自己“接受中国文化太少”,他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却正是儒家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现代回响。与同时代的众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屈辱,刺激他将民族复兴作为了人生最高的目标。而通向民族复兴的最根本的阶梯,是教育。

  欣欣成立时,邵中权已经是68岁的老人了。但为欣欣忙碌,筹款、联络,回中国参访学校,他乐此不疲,心里是从未有过的充实。不过,那时候的欣欣既无组织,也无计划,全靠老人们自己的热情和财力支撑;1997-2001年的四年里,只在中国国内援建了二十几所学校,几位老人感觉无论财力、能力都难以为继了。

  为了欣欣能更好地发展,欣欣进行了改组,年逾七旬的创会理事们将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代理事,热心公益的著名华人企业家臧大化担任了理事长,为欣欣制定了发展战略,并开始吸收义工加入欣欣。欣欣由此进入快车道,3年之后,援建学校就达到了200所,到2007年更达到300多所。

  但老理事们并没有就此闲下来,仍然在为欣欣忙碌。他们频繁地回访欣欣学校,征询各方意见,了解孩子们的需要。2010年5-6月,邵中权再一次踏上参访的旅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陕西、甘肃、安徽、四川四省的28所欣欣学校,穿越了八百里秦川,走过了西北的荒漠戈壁,翻过了黄山、贡嘎山,征服了藏区海拔2990米的日浴高原。

  这是一个普通人都吃不消的行程,81岁高龄的邵中权精神抖擞地走下来了。他说,在学生中他从来不觉得累。走过一个陡峭路段时,同行的欣欣义工傅晓静曾伸手去扶他,却被他悄悄地告知:“除非我倒了,你再搀着我走。”没有人知道,此时的邵中权已经癌魔缠身。

  就在这次参访前两个月的2010年3月,邵中权被确诊罹患前列腺癌。邵中权并没有在意,在他看来,自己活到这个岁数已经足够,更何况有欣欣,他的人生不再遗憾。他没有去看病治疗,两个月之后就若无其事地踏上了参访的旅途。之后历年的体检结果发现,肿瘤虽然没有消失,但也没有继续发展。到今天,87岁的邵中权依然面色红润,思维清晰,行动自如。邵中权将此归因于欣欣所带给他的“生命力量”:欣欣学校的孩子们和欣欣的义工们所带给他的感动,给了他充盈的生命力量,延长了他的生命时间。

  “如果没有欣欣,我这一辈子就是一个零。”2015年底的欣欣义工聚会中,邵中权这样说。他不认为自己是在做慈善。慈善只是一种施与,而做欣欣是一种责任,是身为炎黄子孙不能不承担的使命,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他说,他会健康地生活下去,到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那一天,他要再一次重返祖籍国,去亲眼见证中华民族的复兴。

  对邵中权来说,他真正的人生开始于1997年的夏末,圣何塞那个名叫“王府烤肉店”的中餐馆中,与老友金湘泉的一次谈话。(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投稿;作者:刘雁)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