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初学院举行母语双周 学生画脸谱捏小猴


中国侨网6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南洋初级学院日前举行母语双周活动。今年的活动包括脸谱和面塑工作坊,以及新谣讲座。
脸谱工作坊一开始,指导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解脸谱的特点和画脸谱的技巧。原来脸谱是传统戏曲演员,演出时脸上的化妆造型艺术,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画上不同的颜色与图案。当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亲自体验在纯白色的面具上画脸谱的过程。
画脸谱十分考验耐心和技巧。中国自古讲究对称美,在面具上画出左右脸对称的图案可不容易。不仅如此,为了保证纹路协调,涂色时必须方向一致,小面积的上色更是马虎不得。虽然过程极具挑战性,但同学们都乐在其中,看到成品的效果比预期还好更是喜出望外。指导老师也惊喜地说:“想不到这群很少接触华族文化的孩子,也能画出这样精致的脸谱。”
在面塑工作坊,一只只可爱的小猴子正在同学们的手里成型。面塑是以糯米面为主要材料,调成不同色彩,再捏成各种小巧的人和物。虽然说制作面塑上手快,只需要掌握 “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不容易。传承数千年的面塑细致精巧,蕴含着民间艺术的精髓和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手捧俏皮小巧的猴子,仿佛听见它们嘻嘻的笑声,同学们也跟着笑了。
学姐刘慧琪主讲的新谣讲座,得到了热烈的回响。这位对新谣充满热忱的音乐人,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些新谣歌曲有趣的背景故事,以及她对歌词曲风的赏析。原来,新谣是新加坡80年代年轻人自创的带着校园风味的歌,充满青春气息。
生动有趣的讲说,让原先只知道欧美歌曲的同学们,认识了新加坡本地歌谣原来并不比外国流行歌曲逊色。李杰同学就表示新谣讲座让他受益匪浅。
当天的母语双周活动吸引了将近两百名同学参加,很多有兴趣却无法出席的同学都表示遗憾。在翻阅学生们的反馈表时,负责老师眼里流露着欣慰:“希望学生能因此萌生兴趣,珍惜与守护华文文化的宝贵传统。”(张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