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外国学生走进古民居 体验端午民俗文化


中国侨网6月12日电 据温州侨办网站消息,近日,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温州大学的3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到温州民俗文化会馆,学包粽子、编织蛋袋、玩“撞蛋”游戏,在喜悦欢快的气氛中体验端午文化,共度传统佳节。
精致的雕花窗和厚重的青石砖,民国时期的木柜,设计别致的梨木雕花床,温州“非遗”蓝夹缬制作的门帘……位处朔门街七枫巷的温州民俗文化会馆,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和众多富有创意的展品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会馆女主人潘女士和来自外语学院中西节庆策划工作室的同学热情地向来自五大洲的洋学生介绍会馆里件件珍品背后的故事和端午的典故。
潘女士和会馆里的工作人员早早就备好了包粽子用的粽叶、糯米和蜜枣等。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和介绍包粽子技法,一分钟不到,一个漂亮的粽子托在掌心。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包起来可不容易,留学生们一边观看示范,一边慢慢摸索,可手里粽叶总是不听话,稍不留神就散开。历经一番周折后,留学生们包出了一个个“洋”气十足的粽子。接着,他们跟工作人员学习编制蛋袋,来自喀麦隆的学生施达编起蛋袋来一点也不马虎,连工作人员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留学生们还饶有兴趣玩起了温州人端午节的“撞蛋”游戏。现场欢声笑语,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据悉,为了让留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温州,了解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汉语推广教研室一改传统语言课堂上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在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实践,先后开展了参观民俗博物馆、游览江心屿、汉服文化讲座等各类语言实践活动,使汉语课堂更加生动,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受到留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刘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