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干邂逅“汉语热” 共谱丝路合作新篇章

中新社塔什干6月21日电 (记者 文龙杰)“这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就是从我们这里借人去做翻译服务,”塔什干孔子学院乌方院长海飒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成立于2005年的塔什干孔子学院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中亚第一所孔子学院,目前已累计培训乌国汉语学员近3000人。除了服务于上合峰会,它还向中乌交流合作的各个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语言人才,成为培养两国交流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中方院长邸小霞告诉记者,除教室外,学院设有多媒体语音室、图书馆和活动中心。图书馆目前藏有300余册汉语教材,约2000册关于中国的图书资料,以及各类汉语教学音像资料。邸小霞说,“这些图书对于乌国的汉学家来说帮助特别大。”
邸小霞递给记者一本汉学家论文集,“塔什干孔子学院去年举办了第14届汉学家论坛,论坛题目涉及汉字文化、中国历史、汉语教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用中、乌、英、俄四种文字出版了论文集。”
海飒鸥说,“现在乌国内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很大,许多政府部门都有我们的学生,尤其是经济部门,因为中乌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拓宽和加深。”

据中方统计,2000年中乌双边贸易总额约为0.5亿美元,2010年实现24.8亿美元,2014年则已增至42.7亿美元。此外,截至2013年6月,中国对乌各类投资逾5亿美元,在乌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超过30亿美元。
“有很多从中国留学回来的人,凭汉语就能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和收入,这有一定示范作用,吸引了更多民众学习汉语。”海飒鸥分析道。
同时,邸小燕也表示,学员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关键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3年9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乌期间,两国签署了在乌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次年,乌国第二所孔子学院在撒马尔罕正式揭牌。如今,孔子学院不仅提供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课程教学,还有儿童汉语班。
历史为镜,知往鉴今。古老的丝绸之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将中乌人民紧紧联结在一起,今天,古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对语言人才的大量需求标志着两国交往的扩大和繁荣。
时隔三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部前副部长埃尔纳扎罗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同中国的国家气质一样沉稳随和。他非常感谢习近平主席对乌中关系的高度重视,并希望两国关系继续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