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蒙大拿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体验渝北草编文化

中国侨网7月14日电 据重庆市侨联消息,7月13日,由国家汉办举办的美国“蒙大拿大学孔子学院中学生夏令营”一行10人在孔子学院美方院长陈苏寒的带领下走进渝北,与西南政法大学师生一起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并参加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
渝北区侨联特意为夏令营师生安排了一堂独具渝北民俗文化特色的草编艺术体验课程。渝北区侨联“亲情中华”侨心艺术团团长、重庆暨华中学教师、草编艺术家郑盛仪,向孔子学院师生们展示了草编作品制作过程。一张张普通的棕榈叶在她游刃有余的编织手法下也鲜活了起来,翻转间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就跃入眼中,引得大家啧啧赞叹。
学生们也跃跃欲试,纷纷与手中的棕榈叶子“较上了劲”,在郑老师的指导下,一件件略显粗糙的作品终于渐渐成形。看着由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学生们不禁感叹:中华文化底蕴深厚、魅力非凡,精美的作品背后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中华文化值得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渝北区侨联主席杨冬梅与陈苏寒展开亲切交流。杨冬梅谈到,渝北区侨联与蒙大拿大学孔子学院渊源深厚,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宋必姝曾任区侨联青年委员会会长,现聘为区侨联海外顾问,这为双方加强交流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希望蒙大拿大学孔子学院和渝北区侨联缔结为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汉文化在两地的传播弘扬。
陈苏寒对渝北区侨联的热情接待和精心安排表示由衷的感谢,她说,孔子学院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发展壮大,是源自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能让这些第一次到中国来的外国学生们,亲眼看见并亲手体验渝北民间草编艺术,已是不虚此行。同时,她还热情邀请渝北区侨联“亲情中华”侨心艺术团组团前往美国参演蒙大拿孔子学院十周年庆文化节,将巴渝文化、渝北特色带出国门,发扬光大。
活动期间,夏令营师生还参观了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了解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雕花大床、神龛、看坊及其他民俗文物,中华民族精美绝伦的雕刻技艺也让蒙大拿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们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