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东盟经贸记者南宁研修:一起感受“中国故事”

2016年07月28日 10:00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短短14天,我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深深感受到了一个蓬勃发展和充满生机的中国。我一定要把这些美好的中国故事带回越南去。”2016年东盟经贸记者研修班结业典礼上,越南《人民报》记者陈明恒难掩自己内心的激动。

  近日,2016年东盟经贸记者研修班如期在南宁开班。来自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东帝汶的23名新闻官员和经贸记者参加了培训。

  这个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承办的研修班,从201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年。这是一个东盟国家及区域外媒体记者了解中国的窗口,一条传递友谊的桥梁。

  课堂上谈经论道

  翻开研修班的课程表,中国国情概要、“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每一个课程都是围绕帮助参训学员了解中国、熟悉中国、引导其准确报道中国而设置,内容涉及中国国情、中国社会发展与对外经贸合作成效、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展经济、传媒合作等各个方面。通过听课,记者们能感受更“立体”的中国。

  “在缅甸,我看到的有关中国的书,听到的有关中国的消息,很多都是通过西方媒体。研修班的专家亲自为我们授课,实在是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对中国有了更客观的认知。”缅甸昂阮权感慨,能亲耳听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与中国专家和各国记者交流,让他受益匪浅。

  在“‘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课堂上,老挝记者邦维赛·西维孔格外专注,对“一带一路”的信息以及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尤其感兴趣。交流环节,他接连向授课专家广西社会科学院雷小华博士抛出多个问题,并与其他国家学员共同探讨。

  中国风貌眼见为实

  “贵港新能源电动车真好,希望能出口到老挝。”老挝记者沙罗班·桑坎对贵港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十分感兴趣。他说,电动车很适合老挝,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

  实地考察是研修班向参训记者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方式。今年研修班考察的城市安排了广西的梧州、贵港和南宁武鸣区,还有湖北省的武汉和荆州市。学员们用自己的双眼实地观察中国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来自越南的记者陈氏惠特别震撼于武汉光谷生物城。她说,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服务的理念打造一座生物产业新城,这样环保又利民的发展模式实在是太棒了。

  在梧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验中心,《缅甸时报》记者苏普温亲身体验了一把智能体检仪,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一套全身检查,快速拿到体检报告单。她频频竖起大拇指,赞赏中国健康医疗产业园的先进理念和医疗服务。

  东帝汶新闻官员琼斯·阿德费诺和他的同伴们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兴奋地说:“很高兴能来中国,这里的发展成果令人瞩目。我会把这里的信息带回去,让我的朋友们也能领略中国的速度和魅力。”

  越南《人民报》记者裴文和对研修班“中国日”参观黄鹤楼的安排特别兴奋。他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所听所看所想写成报道,分享给我的越南读者们。”

  在南宁武鸣区伊岭岩,学员们被浓郁的壮乡风情环绕,跳起了充满壮乡风情的竹竿舞,参观了壮族文化展览,品尝了壮族风味小吃,畅饮了醇香的壮族米酒。老挝新闻官员翁凡达拉·桑提甚至用老挝语与壮家姑娘对起了山歌,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真没想到壮话和老挝语如此相近。我们语言通,心更通!”翁凡达拉·桑提不禁感叹。

  绿城情缘温馨动人

  短短两周的相聚,宾主从相见、相识到相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太感动了!感谢各国朋友,感谢工作人员,感谢东博会秘书处,这份友情和温暖让我终生难忘。”6月23日,对于东帝汶记者马克思·斐迪南多·高登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在结束武汉考察返程的大巴上,他第一次在中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当看到工作人员端着定制的生日蛋糕,与学员们分别用五国语言为他唱生日歌祝福时,马克思激动得眼眶红了。

  缅甸记者陈妙凯由于旅途劳顿,加上水土不服,刚到南宁就患上了感冒。工作人员为他精心准备了特别的病号饭,叮嘱其喝特制的中药,并在考察、授课等环节给予特殊的照顾和细致的安排。陈妙凯在研修班结业讨论会上,用新学的中文连说了三声谢谢。

  “回到家乡,我会把在中国结下的深厚友谊和这次学习的收获告诉我的朋友们。感谢中国朋友对我们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我会想念你们的。”越南记者陈氏美和如是说。

  “中国人骨子里的友好,彰显出‘和’文化的气度。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有着相通或相似的文化。这次中国之行,我们的心更近了。”缅甸记者丁吞乌一番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学员们的共同心声。(记者 姜木兰 通讯员 童莊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