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生活在纽约的中国女孩:骨子里还是很“中国”

2016年08月05日 10:5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8月5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美国生活,很难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我唱中文歌,学习京剧。现在会把唱的每一首中文歌的歌词都抄写下来,自己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感情。”2016“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半决赛结束后,在纽约生活的中国女孩薛艺茗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说。

  能站上比赛舞台就没有遗憾

  薛艺茗最后止步半决赛,与决赛舞台只有一步之遥。爸爸薛春和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因为拉肚子,她可以表现得更好。”而她自己却说:“我并不觉得遗憾,能站在中文歌曲大赛这个舞台上,我就特别开心。”

  这是她第二次参加“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2015年第一次参加时没能在纽约赛区晋级,也就没能来北京参加比赛。“所以,这次在纽约赛区晋级后,我知道可以夏天来北京,当时就好高兴。”

  最初薛艺茗是从华裔声乐老师那里知道比赛信息的,“我当时觉得这是一次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而且也能和其他国家的华裔相处,就报名参加了。”

  半决赛上她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她在台上边唱边跳,观众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个中年人都在随着旋律摇摆。“我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想要的风格,我自己玩得很爽,没有什么遗憾。”薛艺茗说。

  薛艺茗很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觉,她说自己不善言辞,“在舞台上歌唱表达自己会更好,舞台会给我一种力量,我会更加有动力去展现最好的自己。”

  在美国学唱中文歌

  薛艺茗2000年出生在科威特,4岁前在中国邯郸随外公外婆生活,4岁时来到美国和父母团聚。在美国长大的薛艺茗对中国文化的感情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刚来美国时,爸妈送我去中文学校,但我那时太小了,觉得学习中文没有必要。”薛艺茗说,在中文学校里学到的中文她现在只记得两个字“我”和“爱”。但随着年龄增长,薛艺茗越来越发现中国文化有魅力,“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丰富生动,对我有种强烈的吸引力,我会特别想去学习想了解更多。”

  家庭里的中国文化氛围也让薛艺茗潜移默化地受到许多影响。她的父亲薛春和是资深乐迷,现在担任费城华人艺术团团长,年轻时就非常喜欢音乐,爱唱歌,经常在家里唱中国民歌。而她的妈妈是京剧票友,自己也唱京剧。“我从小就受他们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渐地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尤其是艺术,成为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薛艺茗说。

  刚开始学唱中文歌时,薛艺茗需要用拼音标注在歌词上,“因为中文不好,在理解歌词和处理歌曲情感上有些困难,父母会给我讲歌词。”

  但现在,她会把唱的每首歌歌词抄写下来,体会其中含义。“我现在也会从网上找中文书来看。”薛艺茗说。

  在理解中文歌上,“我觉得现在没有太大困难,”她说。复赛她唱的是《我好想你》,“对我来说,这首歌很有画面感,唱着唱着,就会感觉有一个故事出现在我眼前。所以比赛时我投入了太多情感,以至于评委说‘情感太多了’。”

  对京剧情有独钟

  在纽约生活的薛艺茗不仅跟着华裔老师学习声乐,8岁时开始,还师从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李淑媛老师学习刀马旦,断断续续学到今天。

  “这一开始是父母的主意,他们希望强化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所以让我学习京剧表演,但后来我自己也被京剧的魅力所吸引。”薛艺茗说,她从小就喜欢花木兰,“08年在电视看到花木兰的电视剧,当时就觉得’哇,武打古装太好看啦,太酷’。后来自己学习并且爱上刀马旦,可能这也是缘分吧,虽然还没有演过花木兰。”

  对于薛艺茗来说,京剧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在美国生活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很少,但是它对我的吸引力真的很强烈。庆幸的是,京剧是国粹,我能从京剧中学到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薛艺茗认为,京剧有一套很庞大且深奥的体系,有太多东西需要去学,“比如,花样、腔法、道具很多东西都是有说法的,斗打也有套路,这些很深,但都非常有趣。”

  在学习刀马旦的同时,薛艺茗还在学拉丁舞,“希望锻炼自己在形体方面的表现力。”她说。

  她并未加入美国国籍,“我觉得自己身上中国的那一面超过美国的那一面,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姑娘,思想上是偏中国的。”

  薛艺茗想以后想回中国发展,“我很’中国’,而且现在中国发展很快,有很多机会。回来发展应该很好。”薛艺茗说。(周璇)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相关新闻: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