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美国的“中国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016年08月24日 14:1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图为即将前往中国的安生教育大使在送行会上合影留念。(王传军摄/光明图片)
    图为即将前往中国的安生教育大使在送行会上合影留念。(王传军摄/光明图片)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经验交流会。一方是美国的青年“中国通”,另一方是准备成为“中国通”的美国青年。

  “要教好中国学生英语和美国文化,有什么高招?”“做游戏很灵,小孩子喜欢游戏互动。”

  “在中国,一日三餐要花多少银子?”“坐稳了喔。听我说,如果自己做饭,在中国小城市,生活便宜得很,五六十美元就能搞定一个月的伙食。我还专门把超市的食品价格用脸书发给老爸老妈,让他们开开眼。”“哇哦!便宜得不要不要的。”

  “在中国旅游,交通咋整好?”“中国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特别是高铁,你一定得去坐一回,快速、干净、安全,没得说。”

  对话发生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安生教育大使送行会的互动问答环节。你问我答,欢声笑语,将送行会推向高潮。

  送行会在孔子学院美国中心拉开帷幕。该活动由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主办,得到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

  安福来是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项目联络员,他不仅中文名字很有中国传统文化味道,还是美国的一名青年“中国通”。在送行会上,面对即将赴华的美国大学生们,安福来提供了几条指导意见: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评价;在中国,尽量尝试不同的饮食;对于在中国的生活点滴,可以用笔、相机或手机记录下来,与美国的家人和朋友分享。安福来最后用中文告诉大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随后又用英文向大家解释这句中国俗语的含义,热情鼓励这些未来的“中国通”们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了解不同的风貌习俗。

  送行会上,本报记者采访了刚从江苏常州回到美国的教育大使欧凯莉。她来自新泽西州,毕业于美国著名院校威廉玛丽学院,主修语言学和中文,学习中文长达10年之久。对于记者的为什么选择学中文的问题,欧凯莉回答说,她有很多好朋友都是美籍华裔,每次她们说中文时,她总有一种冲动,想搞清楚她们说的神秘语言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欧凯莉踏上了学习中文的征程。

  另一位“中国通”凯尔来自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偏僻小镇。他告诉本报记者,田纳西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州,对外界,特别是对中国了解很少。但是,一个偶然机会让他与一位中国钢琴师成为情侣,她来自上海音乐学院。5年前,他到上海待了一个月。为了更好地与女友及其家人沟通,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他决定申请安生教育大使,并在浙江工作了一年。一年工作下来,他更爱中国,更爱中国文化,都有些不想回美国的感觉。他自豪地说,他喜欢看“中国好声音”,还会唱那英的歌。凯尔准备再赴中国求学,完成学业后,酷爱健身的他打算在中国经营一家自己的健身房。

  王睿德9月将要赴温州执教。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前,温州对他来说,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点。现在,想想就要踏上那块土地,他内心还是有些忐忑和激动。他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曾赴北大留学半年。他希望,通过本次执教机会,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貌,日后能够为推进中美友好尽一份微薄之力。

  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促进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各大洲之间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据基金会执行主任施义天介绍,2013年,安生教育大使中美交流项目首次向中国输送了200多名美国大学生,他们到中国东部沿海的二三线城市,在那里的中小学执教一年,主要向当地学生教英语和美国文化。这个项目到今年已是第四届了。

  施义天说,教育是沟通和了解中美两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安生教育大使为美国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真实中国的绝佳机会。另外,在中国一年的执教和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美国大学生开阔眼界,增强社会竞争力。(本报华盛顿8月20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