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汉语热”升温背后 海外华教难题仍待破解

2016年09月29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资料视频:德国掀起汉语热 中学生热爱中国文化  来源:央视国际高清


 

    资料图:7月31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办,北京市侨办承办的2016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北京集结营巡演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图为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副主任李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昭玲、北京市委副秘书长赵玉金为首批北京市华文教育基地授牌。 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 (周乾宪)“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教学开展仍面临不少难题。北京市侨联28日在京召开“海外华文教育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西班牙、印尼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负责人齐聚一堂,交流问题,分享经验。

  截至目前,纳入国侨办各类支持项目的华文学校、华教组织近千所(个),每年国侨办选派1000余名国内教师赴海外华校任教,数百万学生在各类华校接受华文教育。

  虽然华校遍地开花,一些华裔却并不十分情愿学习中文,常常是父母连劝带哄送到中文学校。上了一段时间后,视华文学习为畏途,半途而废。

  “许多华裔从小生长在国外,‘落地生根’,对于祖籍国的认同感并不强烈”,美国亚利桑那州祖筍中文学校校长陈荣基感叹,如果失去汉语这把钥匙,又何谈深入中国文化,留住中华之根。

  西班牙华侨华人社团联谊总会主席团主席戴华东也有相同的烦恼。他每周末都要一遍遍催促儿子去中文学校,但儿子心里总挂念着踢足球。课程繁忙的时候,孩子更没时间再专门上中文学校。

  由于这些中文学校大部分是周末办学,小孩牺牲周末玩耍时间来学中文,家长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接送孩子。久而久之,家长疲倦,小孩抵触。

  “周末的教学时间少,大多是每周两三个小时。教学方式实际上多是采用国内编写的华教教材,学制周期长,进度慢,又没有语言环境。”陈荣基表示,现在美国很多海外华裔子女或许可以听懂中文,进行简单口语表达。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很难认汉字,能使用中文写作者更是凤毛麟角。

  他说,中文老师不得不在复印教学材料的时候将教材中拼音那一栏涂掉,“逼”学生们去认汉字。美国祖筍中文学校也开始尝试改变学制,压缩不适用的教学内容,引入多元化教材。

  除了教材和教学之外,海外华文教育更离不开教师。虽然外派教师“输血”计划与培养本土教师“造血”计划并行,缓解了当地华文教师严重缺乏的局面。但教师非专业化、知识结构不足等瓶颈仍存在。

  “目前在菲律宾华校中,师范出身的中文老师只占10.6%”,菲律宾华教中心常务副主席黄端铭说,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育偏重灌输式,而西方教育多倾向启发式”,瑞典瑞青中文学校的华文教育老师张晴发现,有的外派教师沿袭国内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落地方面碰了不少壁。

  她举例说,面对中国老师对纪律的严格要求,有当地学生指责老师粗鲁,投诉老师不尊重学生。

  张晴认为,对中外文化差异认知的缺乏也是外派教师频频出现的问题。她曾在课堂上造过一个句子“男生喜欢足球,但我是女生,所以我不喜欢”,被认为是性别歧视而遭到学生们反对。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希望工程”。近年来,国侨办大力扶持海外华文教育,不断完善华文教材体系,多渠道开展师资培训,健全华校帮扶体系,持续开展“寻根之旅”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等文化体验活动,打造华文教育信息网络等,所有这些措施都从不同方面推进了海外华文教学水平。

  “要想为华裔新生代消除语言的障碍和留住中国传统文化之根,还需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语言学习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新西兰华新中文学校校长王博耀建议,负责海外中国语言和文化推广的“三驾马车”,即国侨办、国家汉办及文化部可以建立更多合作机制,共享平台和资源。(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