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王雯秋:我愿全力以赴让中华文化传播他乡

2016年10月12日 16:04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王雯秋在华盛顿州孔子学院。
王雯秋在华盛顿州孔子学院。

  王雯秋,川外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迪金森州立大学和英国拉夫堡大学工作、交流,现为美国华盛顿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感言:文化交流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我愿全力以赴,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西方有位政客曾毫不客气地说过:近年来,中国向世界输出的商品越来越多,但对外文化交流依然十分有限。

  对此,华盛顿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雯秋一直耿耿于怀。

  “办好孔子学院,向华盛顿州的人民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美国民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我作为华盛顿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职责所在。”不久前,她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一个努力的“川外妹子”

  1991年,还不到16岁的王雯秋考入四川外语学院(简称川外,后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语言文化专科,后通过专升本考试,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1997年,又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后考上川外的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川外国际法商学院当英语教师。其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工作一段时间后,思想敏锐的王雯秋很快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院的某些专业设置很有必要进行调整。从现实教学需要出发,她向川外领导层提议尽快建立公共外语教研室。

  这一建议得到院方认可。2008年公共外语教研室成立,王雯秋被任命为教研室主任。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川外决定进一步加强公共外语教学力度。

  2009年,川外在公共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大学外语教学部。那一年,王雯秋从国际法商学院调入该教学部,担任主任助理一职,后被提拔为副主任。

  缘于学历背景与在川外工作的经历,王雯秋对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一直格外关注。

  两次国外“访问”经历

  2005年,王雯秋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迪金森州立大学工作、交流了半年。

  这一经历让她切身感受到了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让更多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次,王雯秋应邀前往迪金森州立大学附近一所小学,为孩子们介绍中国文化。事前,她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准备好了一份内容生动、翔实的英语版教案。

  然而,当王雯秋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与美国孩子们交流时,现实却让她倍感震惊:这些孩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几乎为零!

  这些美国孩子从未听说过孔子、孟子等中国先贤,不知道四大经典中有个美猴王。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居然还认为中国男人迄今还是留辫子的。直到听王雯秋说起在美国打球的中国篮球明星姚明,孩子们才齐声高叫:“Yao,Yao!”

  通过这件事情,王雯秋发现,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影响力还很有限,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她也意识到,文化传播要达到效果,还得“用心”才行,要讲方法,把双方的距离拉近了,才能够实现有效交流。

  不久后,她应邀给迪金森州立大学师生作一场主题为“中国文化”的演讲。

  为提升传播效果,她决定从西方人普遍感兴趣的中国餐饮文化切入,具体方式是贴出海报,邀请学生与自己共同做一道中国菜。

  果然,美国学生纷纷报名。演讲当天,在王雯秋指导下,一群美国大学生从切菜学起,有板有眼地做起了红烧肉。因为没有中式铁锅,烹饪只能就地取材在一块大铁板上进行,红烧肉成了“炒红烧肉”。

  即便如此,学生们依然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做出的300份红烧肉,在学校食堂被一抢而光,很多之前从未吃过红烧肉的师生甚至将菜肴里的佐料都一古脑儿吃完,末了还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

  水到渠成,王雯秋随后关于中国文化的演讲拥有了众多听众,十分成功。

  2011年到2012年,王雯秋再次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的拉夫堡大学工作、交流。

  在这里,她感受到了与美国不太一样的文化氛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英国民众对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解也很有限。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传播工作中。”那时候,她内心便有了这样的想法。

  任华盛顿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从拉夫堡大学回国后,王雯秋报名参加了孔子学院外派中方院长的选拔,并顺利通过了一系列严格考试。

  2014年4月,她被派往美国,担任华盛顿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孔子学院的教学开展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院,其固然也有自己的教学场所,但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教学是通过与所在地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来进行的。

  到西雅图后,王雯秋发现,自己虽然是中方院长,但连助手都没有一个。再加上华盛顿州孔子学院美方院长退休在即,工作开展难度非常大。

  从不服输的她,一方面积极争取美方合作伙伴的理解、支持,一方面积极扩大华盛顿州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在继续做好位于西雅图(华盛顿州最大城市)的孔子学院教学点工作的同时,积极联系周边地区的教育机构,争取设立更多孔子学院教学点。

  比如,与西雅图相邻的贝灵汉市有一所学校,其校长2014年初曾去过中国西安访问。王雯秋得知后立即找上门去,寻求在该校建立孔子学院教学点的机会,双方一拍即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努力,两年后,华盛顿州孔子学院已经在华盛顿州建立了多达8个教学点,合作学区包括西雅图学区、贝尔维尤学区、贝灵汉学区以及伊瑟阔学区、塔科马学区,影响力与日俱增。

  “到目前为止,华盛顿州孔子学院已经实现了数年前定下的‘走出西雅图,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华盛顿州更多学区和更多学校’这一目标。”王雯秋介绍。

  前不久,华盛顿州金县政府还特地把今年的10月23日,命名为当地的“孔子学院日”。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