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24国32名优秀青年汉学家陕西“学文化”(图)

2016年10月26日 10:10   来源:陕西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青年汉学家听古乐老师讲解中国声乐
青年汉学家听古乐老师讲解中国声乐
青年汉学家在兵马俑博物馆合影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教师于莉雅没有想到,使她迷恋上微信并发朋友圈刷屏的最大动力,是来陕西研修每天所经历的震撼和感悟。

  “在这里的近二十天,我们拓展了眼界,对中国文化源头、‘一带一路’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9月24日上午,于莉雅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结业典礼上发表感想。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从2014年开始,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旨在搭建推动汉学发展、促进学术合作的平台。前两届共有40国91名青年学者来华研修,各国青年汉学家对这一计划反响热烈。

  2016年,文化部进一步扩大工作力度,在北京、上海和西安各设立一期研修班。“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由陕西师范大学承办,也是“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西安研修班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土耳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24个国家的32名优秀青年汉学家。

  他们中间,不乏在各自领域独步一方的“大咖”:凯塔琳娜,塞尔维亚约翰·奈斯比特大学中国中心负责人;玛尔古巴,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系语言系主任;肯林·格罕,安卡拉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伊丽娜,俄罗斯库尔斯克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等。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的文学、历史、语言、政治、当代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把研修班设在西安这一文明古都,就是希望这些学者关注中国发展、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外友好合作和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

  在9月7日至9日的集中授课中,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所作《中国西部文化》讲座令外国学者耳目一新,于赓哲教授的《唐代文化与开元盛世》详细讲述了唐代的开放和文化融合,让一心神往唐文化的外国汉学家们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后,他们赶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等合作单位,与研究课题对口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汉学家们还在宝鸡等地进行调研考察,感受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文化魅力,见证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建设及农业发展的巨大变化。研修班给汉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涵盖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中国道路等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在我们约翰·奈斯比特大学的中国中心,现在已经有500多名塞尔维亚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充满着美好的事物,同样在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凯塔琳娜说。谈起在宝鸡参观的青铜器博物馆,她双手托腮,做出欧洲人常见的“难以置信”姿势:“太了不起了!很多年前,我就想来中国文明起源的地方,今天终于实现了!”当记者问及她在研修历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她说:“很难说哪件事印象最深刻,因为在陕西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令人觉得非常充实。特别是西安,汉唐文化实在是太伟大了!”

  说也巧合,于莉雅的英文名刚好是Yuliya,于是她按照汉语音译了个很有气质的名字。在外国汉语圈,取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是一种新风尚:土耳其的同学叫孟浩然,还有自比鲁迅的,取名周树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有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找汉语老师学习。太极拳、绘画、书法、茶道等等,这些中国元素在明斯克也很受欢迎。习近平主席2015年到访白俄罗斯后,两国间高层次的交流进一步加深,白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更加富有兴趣。普通百姓也认识到,‘一带一路’能给我们的就业、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带来很多便利。”于莉雅说,自己的一大愿望就是高铁能通到自己的家乡,这样出门就方便多了。

  在于莉雅的朋友圈中,用汉语详细记录着自己来到西安的每日行程,她也学会了使用微信的“小视频”,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长恨歌、长安何家营鼓乐社等等,都引起了她浓厚的兴趣和评点。虽然她不小心将霓裳羽衣记录成了“霓裳安迪”,但依然在朋友圈中赢得了很多个点赞。

  “陕西师大具有人文社会学科的传统优势,在中国文化、汉学研究方面有一批重量级的学者。国际汉学院从2005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汉语教学‘走出去’。此次承办这一活动,也是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国际汉学院院长张建成教授说。

  他在对青年汉学家《丝绸之路重建与中国国际责任的构建》的授课中,讲述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大背景、中国的国际责任、中国崛起引发世界关注与期待等宏观内容。张建成教授说,“研修班结业后,外国汉学家反映: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看到了全新的中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中外关系、西部大开发,甚至‘十三五’规划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感受到了陕西的现代形象。”

  “相信本次西安班的研修和经历,是各位青年汉学家与西安结缘的开始,对促进大家在中国学方面的研究和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大有裨益。”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这样点评。

  近期,陕西师范大学、陕文投、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等单位正在发起“‘一带一路’人文社会科学联盟”,邀请丝路沿线各国高校、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加入,通过合作协同研究、人员互动等合作方式,为各国和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合作共享机制。青年汉学家们对倡议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表示回国后会向所属单位传达倡议内容,积极加入这一联盟。(杜瑶)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