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教学随笔

2017年06月16日 14:55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尽管我在国内曾经从事过语文教学工作,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德国教中文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我学生中的百分之九十平时在德国的文理中学念书,每个星期六才来上一次中文课,每次也只有两个课时。如何在这短短两个小时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我面临的一个强有力的挑战。

  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尤为重要,并把它作为首要目标来开展教学工作。我发现我们现有的教材是根据海外华侨生活特点一手打造的,课文的类型比较单一化,已远远跟不上国内迅猛发展的脚步,缺乏时代气息感,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上课难免有时思想开小差。由于学生多数有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意向,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增添能与国内牢牢接轨,内容新颖,有趣味性的补充教材,因材施教,势在必行。所以除了学习基本教材,为中文学习打好扎实的字、词、句的基本功以外,我还紧扣课程,遴选了题材丰富,可读性强的课外阅读故事,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概括、判断的能力,加强语言实践。如:在上完《空城计》这一课,我便补充了《三顾茅庐》和《草船借箭》两个故事给学生读,学生从中既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对诸葛亮智勇双全,遇事沉着镇定这一人物特点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有时国内的一些文字清通,寓意深长的小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读,不但能增长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认识,也提升他们自身素质,家长也予以支持。此外,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训练。在德国的学生没有集体朗读的习惯,他们的老师只要求轮流读课文,这样大大减少了开口读的机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能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语感。刚开始我每篇课文要范读一遍,重点段、句子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慢慢地,教室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训练朗读时,我先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然后注意掌握停顿、语气,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为增加学生兴趣,还配上音乐,尤其是学习古诗时,选择一些与诗词相配的中国古典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时而曲调悠扬,委婉,时而明快,轻巧,营造出一股特有的中国文化氛围,并让学生模仿电视上看到的文人墨客吟诗时,背着手,踱方步的样子,学生往往跃跃欲试,这样进入诗歌的意境,读出优美的诗韵就比较容易了,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同时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文字游戏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它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成了我了解学生近期掌握的词汇以及容易混淆字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在今后的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另外,猜字谜,歇后语也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有时在作文中用上幽默俏皮的歇后语,文章也显得更生动活泼,富有一抹强烈的中国色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这几年不断地实践摸索,我的学生从勉强着来上中文课,上课听Mp3,逐渐变成自己愿意来上课,并积极参与,配合我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一丝欣慰。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如“怎样把多媒体课件巧妙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上”,又比如在作文教学方面,“如何让学生不为写作文感到犯愁”是我一个又一个要攻克的难题。国内教育局定期安排教师进修活动,研讨最新教育动向,公开课示范。而在德国同行之间的此类交流活动微乎其微。如今海外华侨与日俱增,不少外国人士也有学习中文的迫切需求,各类中文学校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遗憾的是我们也缺乏一套比较系统规范的适合海外中文教学的方法。因此感谢中国国务院侨办举办这次征文活动,希望更多具有丰富海外教学经验的老师向晚辈们献计献教,互相探讨切磋更好的教学方法,为推广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吴红卫  德国汉诺威华仁中文学校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