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广东外派华文教师:用汉语点亮“一带一路”

2017年10月12日 10:21   来源:金羊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广东外派华文教师:用汉语点亮“一带一路”

  金羊网记者 黄丽娜 通讯员 乔萱

  艰苦条件下传播中华文化

  广东外派华文教师的地点,以东南亚和中南美洲居多,表面看上去这些都是旅游胜地,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2014年9月,从珠海市香洲区前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光明三语学校支教一年的梅学礼,一到巴厘岛就赶上大雨滂沱的雨季。学校安排的教师宿舍是半地下室,几次三番被洪水浸扰,严重时床和被子都被淹在水下。在风雨交加的异乡之夜,他只能寄宿在好心的当地教师家;2016年5月,从珠海香洲区前往泰国罗勇府公立光华学校支教一年的林伟香,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她在珠海的生活条件很优渥,到了泰国的学校才发现,住的宿舍是两人一间、简陋的铁皮房,苍蝇蚊子四处翻飞,很快还从学生那里染上了虱子。

  不仅是生活上的种种落差和不适,最令这些外派教师们忧心的是教学设备简陋、沟通的困难。“在珠海,我们早已普及电化教学,但在这里,一夜回到了只有黑板、粉笔的过去。”这还不算最差的情况,去年派往荷属圣马丁岛华文学校支教的宋力威,更是在中文学校没有桌子、没有教材的情况下,靠自己准备的教具、课件和自费购买的教学用投影仪开始了支教生活。

  由于中文是学校里的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大多数情况下教学并不是按班级、按年级的,而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混班”制,外派老师们只能靠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靠英语、粤语、潮汕话甚至是“手舞足蹈”来和学生们沟通。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中文的接受度,老师们也是各出奇招,写书法、背唐诗、唱中文流行歌、打太极拳……寓教于乐,“一个民族,最应该引以为荣和倍加珍爱的永远是她的文化。我们每一位外派教师不仅要承担教授汉语的工作,还应该自觉地担负起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从未离“一带一路”如此之近

  在一年的支教生活里,林伟香写下了厚厚的“支教日记”:记录了她带着妈妈包好的大肉包子,踏上泰国土地时的欣喜和使命感;记录了她在女儿生日时,只能微信遥祝女儿生日快乐的愧疚;记录了外婆过世时,因为怕耽误孩子们的中文学习无法回国奔丧的痛苦;也记录了自己的泰国学生在多个中文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时,作为老师的快乐和骄傲。

  海外华文教师的生活不仅有苦乐,有时还要面对突发的危险。

  今年9月,加勒比海沿海地区遭遇5级飓风袭击,其中荷属圣马丁岛更是损失惨重,房屋坍塌、路毁桥倾、停水停电,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为保证岛上华侨华人的生命安全,中国驻威廉斯塔德总领馆在当地库拉索华侨会所的配合下,开始着手将岛上的华侨华人转移到库拉索安全地区。在紧张忙碌的转移工作中,就活跃着海外华文教师宋力威的身影。

  宋力威来自珠海市香州区十五小学,8月底刚飞到圣马丁岛。飓风来袭后,宋力威配合当地库拉索华侨会所与中国驻威廉斯塔德总领馆联系,报告当地华侨华人的受灾情况,并配合总领馆和华侨会所的工作登记要撤离的华侨华人情况。

  珠海香洲区侨务局在灾后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想尽办法联系到宋力威,建议她暂时撤离,即日回国。但是,宋力威在慎重考虑后,做出了留岛继续工作的决定。

  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广东仅珠海市香洲区就派出了16名优秀的教师参与海外华文教育。正如该区侨务局局长孔德梅说的,这项工作让她感到自己离“一带一路”如此之近:“‘一带一路’最终都是要靠人来维系,海外华文教师就是两个国家、两个地区间的使者。老师们‘走出去’了,中国的语言、文化也就走出去了。只有文化才能跨越国界,拉近彼此的距离。”

  粤侨连线

  有一天,我在汉语课上问六年级的学生:“你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汉语吗?”学生们左思右想,有的说“是爷爷奶奶要我学的”,有的说“长大了要去中国”,有的说“我要跟中国人做生意”……突然,一个小胖墩大声说:“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从中国来的。”这一句话,把这些懵懂的小少年们都“唬”住了,大家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这是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市新中三语学校的真实一幕。今年6月,刚刚在这里结束了一年海外支教生活的戴永福,把这个故事带回了珠海市香洲区。“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从中国来的”,这句简单的话语,既是海外华裔学习汉语的真正目的,也是外派华文教师的动力来源。

  据省侨办的统计,从2004年广东正式派出第一批外派华文教师至今,已向海外派出华文教师约1000人次;特别是近五年,派出国家覆盖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达加斯加、荷属库拉索、荷属圣马丁、荷属博内尔、委内瑞拉、牙买加和墨西哥等10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城市,派出教师500多人次。五年内共促成省内75所学校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73所华校缔结了友好(姐妹)关系102对。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