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师终身成就奖”得主讲述华教30年之变

2017年12月20日 16:0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19日,欧华汉语语言学校教师杜晓飞接受专访。(《欧洲时报》/特约记者王骏 摄)
    12月19日,欧华汉语语言学校教师杜晓飞接受专访。(《欧洲时报》/特约记者王骏 摄)

  中国侨网12月20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纵使相隔万水千山,纵使走出国门已有三十余年,但对杜晓飞来说,因为从事华文教育教学工作,她始终与祖国紧紧相连。

  12月19日,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来自比利时的欧华汉语语言学校教师杜晓飞收获了她从教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海外华文教师终身成就奖”。

  杜晓飞开始担任华文教师是在她1986年到达比利时的第一周后,这也是她第一次教授中文。“学生年龄不等,当时教材的可选择空间也很少。”

  她坦言,教学方法更多是在摸索中进行。这种摸索一方面源自她自身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也是来自法语与中文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也有被同学问懵的情况,比如像‘刚’和‘刚才’的差别,这样的小问题”。

  在实践中,杜晓飞的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比如她越来越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发准某一个音。她也发现,中文教学的教材和方式在逐渐丰富,“以前是不知道选什么教材,现在是不知道怎么选教材;以前教材内容非常枯燥,现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学生上课的兴趣逐渐增加。”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比利时学生学习中文的目的也有所变化。“一些学生仍然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还有一些大学生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甚至希望未来到中国工作生活,或者从事中国和比利时贸易交流等相关工作。”

  让杜晓飞感到欣喜的是,越来越多比利时当地人开始支持华文教育教学工作。她举例说:“我们华文学校所在的教学地点租用了当地一所学校的教室,该校校长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这些“变化”,让杜晓飞三十年来坚持从事华文教育工作,从未想过离开。同时,在与当地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她也越来越了解熟悉比利时的风土人情。

  杜晓飞自己的孩子出生并成长在比利时,她在家中坚持与他们用中文交流。“每年暑假,我会通过夏令营等形式让他们来到中国,让他们亲身发现和感受中国的美。”(凌云)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