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大马推华裔学生赴华保送计划 307份奖学金待申请

2018年03月28日 10:2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魏家祥(右四)为“马来西亚华裔子弟赴华深造保送计划”主持推介礼。左一起是黄位寅、刘东源和莫泽林;右三是陈志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图片)
    魏家祥(右四)为“马来西亚华裔子弟赴华深造保送计划”主持推介礼。左一起是黄位寅、刘东源和莫泽林;右三是陈志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图片)

  中国侨网3月28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近日,马华与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合作推动“马来西亚华裔子弟赴华深造保送计划”,获得10所中国大学承诺提供307份,总额高达2000万令吉的全免与半免奖学金。

  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说,此计划首波对象是独中生和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毕业生,部分的奖学金还搭配宿舍费和生活津贴。

  预计今年9月入学

  魏家祥说,307份奖学金分别是303份本科学位,以及4份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的学生预计可于今年9月入学。

  魏家祥同样是马来西亚总理署部长,27日为2018年留华高等教育展兼“马来西亚华裔子弟赴华深造保送计划”主持推介礼致辞时说,马华与留华同学会将会一起设立健全机制,从推荐学生、审核资格再到保送深造,确保学生真正受惠。

  他说,在有关机制下,该委员会和留华同学会以及其他华教团体,共同探讨设立健全和完善的机制,确保有效落实保送计划,让更多学生受惠。“我们会针对每一所提供奖学金的大学,整理相关申请需求并进行分类,再制定相应的推荐和审核程序;发扬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让有心向学但成绩中等的清寒子弟,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继续深造。”

  魏家祥指出,此外,全面善用马华公会成熟的基层组织,以及华教咨询委员会成员在全国的联络网,有效的推广保送计划,增加留学中国的学生人数,杜绝任何有心人士充当中介,借奖学金的发放敛财。

  “受限于中国对中学教育六年制的规定,大马教育文凭(SPM)持有者,因为国中五年制的教育制度,无法直接衔接中国大专学府一年级课程,我们将设立小组,研究在国内开办大学预科班的可行性,为国中生尤其国民型中学毕业生打造专属方案,以便在最便利的条件下前往中国深造,也为预科班的成绩优异者或符合资格者提供奖学金。”他说道。

  全国多区办招生宣传

  魏家祥说,马华也会与留华同学会配合,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招生宣传,把这307份奖学金带给各地的独中生和大马高等教育文凭生。

  “为确保留华生毕业前的实习顺利,以及毕业后马上就业,马华公会和留华同学会也各别接洽中总、马来西亚中资企业协会和国内多个商会,联手打造留华人才机构,发动旗下会员或相熟企业,不但为留华生提供实习机会,还会优先考虑聘请应届的留华生。”

魏家祥(右)向学生了解她们的升学意向。左是莫泽林。(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图片)
魏家祥(右)向学生了解她们的升学意向。左是莫泽林。(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图片)

  华教咨委会邀留华同学会加入

  魏家祥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正式邀请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加入该委员会,以便在升学教育这一块共同努力。相信留华同学会会长莫泽林,做为知名华教工作者莫泰熙的后代,与莫老一脉相连,肯定乐意的延续其父亲的热诚,为华教出谋献策。期待着留华同学会加入后,一起推动马来西亚的华教发展,为国家栽培更多的人才。

  他说,“大马华教咨询委员会”从马华内部扩大和提升到涵盖国内华教团体和国阵华基政党后,为华教群策群力的模式是奏效的。2017年底宣布的增建10所全新华小和搬迁6所微型华小,委员会发挥了最大作用,使得第一所全新华小—沈慕羽华小,在前后半年的时间内顺利动土,而郭鹤尧华小也将在28日动土。

  莫泽林:马华领导咨委会有经验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会长莫泽林说,该会与马华合作推出“马来西亚华裔子弟赴华深造保送计划”的主要原因是,马华有多年领导“大马华文教育咨询委员会”的经验。

  他说,大马华教咨询委员会涵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团体,将有助于推高马中两国的教育合作,也有利于打造专业机制和有效推广这项有利于大马学生的计划。

  他表示,马华通过大马华教咨询委员会,以及各中学负责推荐学生,留华同学会升学辅导组,则是负责审核及保送的工作。“我们和提供奖学金的中国大学达致共识,针对独中生的部份,奖学金申请者只需要在统考文凭考试的5个科目中,成绩的总积分低于20分即可申请,也就是中文、英文、数学3个基本科目,加上其他两科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平均每科考获A1至C6之间。”

  莫泽林称,换言之申请者只需要成绩中等或中上,再搭配课外活动的积极表现,就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他指出,清寒子弟在获得推荐下,经过面试确定后也同样列为考虑因素。至于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毕业生的申请详情将在较后公布。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