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江浙沪区选拔赛启动

原标题: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 想做好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可没那么简单
新民晚报讯(见习记者 郜阳)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四大发明又是哪些?“而立之年”指几岁?中秋有哪些习俗?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问题可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22日,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江浙沪片区选拔赛暨“上外•沃动杯”第四届江浙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江浙沪地区19所高校的52名中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比赛。
“汉教英雄会”夏令营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旨在推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培养院校交流,进一步提高培养院校培养质量和水平。2017年首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国内81所高校的700余名中外“汉硕”研究生积极参与,今年适逢第四届江浙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同期举行,经主办方同意,两大赛事联袂举行,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沃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本次比赛分为“分组晋级赛”和“通关赛”两个阶段。在“通关赛”阶段,晋级选手先后通过文化知识问答、模拟教学、才艺展示等环节,向评委专家展现出自身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我国哪个节日、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岁寒三友”包括哪些,这些问题无不考验着留学生们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
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鹿钦佞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兴起汉语热,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巨大,尤其是专业教师供不应求。“对外汉语教学势必涉及两种语言,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目的语与母语不同的地方时,母语不能帮助学习者理解,或者会带来负面影响,就会产生负迁移的状况。相对来说,外国留学生能理解本国的文化,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相对减少。我们也会针对不同国家学生开展国别化教学。”据介绍,就上外来说,就读汉语国际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以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居多,欧美国家相对较少。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美国籍留学生艾墨本告诉记者,自己曾在甘肃支教两年,教当地孩子英语。自己也每天学习中文和汉文化,现在很喜欢围棋、功夫茶和太极拳。“未来想当一名老师,让美国的孩子了解大洋彼岸的中国文化。”艾墨本说。来自马来西亚的冯大晶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五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说自己想当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让自己国家的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在模拟教学环节,如何让外国汉语学习者理解“或者”、“一边……一边……”、“有点儿”等句式,也让他们颇费了一番脑筋。最终,共有12人获得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颁发的“通关令牌”,代表江浙沪片区入围“汉教英雄会”夏令营全国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