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家人团”走进大马华小 成学校强有力帮手

中国侨网6月6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在马来西亚,一班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为学校付出,及对师生关怀备至的家长组成“爱心家人团”,把学生人数不到200人的乡区学校——哇加打北中华小学打造成一个“家”,让大家对学校更有归属感。
由30多名爸爸妈妈组成的“爱心家人团”在去年8月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已成为学校最强而有力的帮手,只要学校需要帮助,就会看到这班家长出现,让人力不足的学校松了一口气,可以更专心经营学校。
早上厨房打转 下午菜园劳动
庄美玉:学校成第二个家
其中一位活跃投入的“爱心家人团”成员庄美玉每天早上及下午必定到学校,早上在厨房打转,下午就在菜园劳动,成了她日常作息。
女儿就读四年级的她是名家庭主妇,除了家里,学校成了她第二个家。她说,自己是静不下来的人,所以到学校帮忙做事,并召集身边的爸爸妈妈一起加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也不觉得累,还做得很开心,也很高兴看到不少家长成为‘爱心家人团’一员。”
她说,当家长走入校园,可以直接了解学校,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发展,与校方及董家协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友善校园。

刘宝莲:喝茶聊天享美食
爱心厨房促进感情
有人说,餐桌是联系感情的地方,中华小学配合“爱心家人团”成立而打造的爱心厨房以美味的食物联系董家协三机构和师生的爱和感情,成为校园内最温馨的角落。
董事长刘宝莲表示,董家协把原本废弃的储藏室打造成为厨房,还有慷慨的家长赞助煮食用具,就这样一手一脚把小厨房建起来。
她说,自从有了这个爱心厨房,董家协三机构理事最喜欢到这里喝茶聊天打发时间,享用爱心妈妈们烹煮的美食,大家几乎天天见面,感情也增进不少。
“爱心厨房从早上开放至下午,我们闲来无事,就会到这里报到,爱心妈妈们好像魔术师,每次都会‘变出’不同的美食,让我们和老师及学生大饱口福。”
她说,以往学校办活动例如生活营,校方向食堂或外面餐馆订购餐点,如今就交给爱心妈妈们负责。
“爱心妈妈们不但亲自下厨,很多时候还自掏腰包购买食材,出钱又出力却毫无怨言,她们的付出让我们很感动。”
她指出,爱心厨房后方有片菜园也是“爱心家人团”的心血结晶,新鲜有机蔬菜收成除了自用,也会拿去售卖赚点费用,作为“爱心家人团”的活动经费。
张文贤:拉近学校与家长距离
中华小学校长张文贤对星洲日报表示,“爱心家人团”的爸爸妈妈经常主动开口要帮忙,参与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真的帮了学校很大的忙。
他说,“爱心家人团”是学校一个很重要的团队,把家长带进校园,协助学校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拉近学校与家长距离。
“未成立‘爱心家人团’之前,只有是家协理事的家长会到校园,如今越来越多家长走进校园,积极及活跃参与学校的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愿意为学校做出奉献,为学校带来正面的影响。”
他说,拥有一双巧手的妈妈们不但经常烹煮佳肴给师生享用,学校办活动或学生有演出,她们会协助布置活动现场及替学生化妆,而爸爸们则协助维修损坏的设施、指导学生打兵乓或篮球等,大家各司其职,为学校及师生献一份力。
同时,他说,遇上传统佳节,例如中秋节及端午节,爱心婆婆及妈妈们会到学校指导学生制作冰皮月饼、制作灯笼及裹粽子等,无形中成为传承文化的推手。
“我们的学校人力有限,以往办活动不知要找谁帮忙,如今没有这个问题了,有‘爱心家人团’在,办活动更顺利,学校有他们真好!”(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