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从熊猫长城到安全便利 留学生有了新“中国印象”

2018年08月22日 15:4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从熊猫长城到安全便利 留学生有了新“中国印象”

不少外国留学生今年春运期间到火车站做志愿者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卢庆雷

  来自巴基斯坦的扎克是个爱玩爱闹的“95后”,五年前来到广州的第一个晚上,他哭了一整晚,“我对这个陌生的国家感到害怕,我不知道为什么父母非要让我来中国。”但现在,扎克已经是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联谊会主席,每学期,他都和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组织留学生在中国义务献血,并且告诉他们:“中国非常棒!”

  从恐惧中国到爱上中国,扎克式的转变在华工留学生身上处处可见。如何让留学生的求学期间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而是对所在国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安然教授团队在国际学生培养理念、思想教育体系、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12年的探索,他们建立起多元文化共享教育理念、构建“认知-认同-践行”全过程思想教育模式,以及多方联动的协同教育培养机制。

  刚来中国“有些怕”

  今年春节的广州南站,不少旅客在向志愿者咨询时意外地发现,熟练指导自助购票或者指引站内地点的,竟然是一张张外国面孔。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范伟(中文名)说:“很多人看到我就愣了,不敢相信给他们指路的是外国人。”这个14岁就考上大学的“神童”从小对中国文化十分向往,但也仅仅停留在中国功夫的层面,他背着家里人自学汉语,成功圆梦,来到中国。如今,他不仅在学习梦想已久的中国功夫,更学会了大多数外国人都不了解的中国乐器——埙和葫芦丝。去年,他还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学会了“为人民服务”,在担任春运志愿者时,他没少说这句话。而通过春运,范伟对中国文化中对“家”和“故乡”的认知又深了一层。

  虽然是自己主动选择,但范伟到中国的第一个晚上,和扎克一样,也同样在哭,他害怕的是,这个国家会不会和我想的不一样。

  需求其实是双向的,老师们也发现,即便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仍然非常不够。华工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程在美国孔子学院工作时,仍然被学生问过“你为什么没有辫子”这样的问题。震惊之余,他意识到,扩大中国对外的窗口,留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留学生“走出课堂”

  如何让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安然教授团队经过12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多元文化共享教育理念、构建了“认知-认同-践行”全过程思想教育模式,以及多方联动的协同教育培养机制。

  现在,华工所有的留学生,无论主修什么专业,都要上一门主题为“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课程。安然教授告诉记者,首先要让留学生学会多元文化共享,懂得去欣赏彼此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入中国文化,才更容易得到认同和践行。

  华工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让留学生在了解中国的同时学到更多知识——比如当讲到中国酒时,不止讲酒文化和酒仙诗人,更请来生物学院的教授讲解白酒酿造的原理和过程。为了让留学生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华工不只让他们留在课堂,还鼓励和带领他们走出去,用自己的触觉体验去了解中国社会。

  通过“认知-认同-践行”的全过程培养,留学生对中国的认同和热爱程度显著提高。SOPHEAK(现为柬埔寨副首相内阁助理)在深圳考察参观后说:“深圳速度代表了中国速度,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迅猛,让我震撼佩服!”留学生LINNOO(现就职缅甸外交部)在参观完从化抽水蓄能电站后表示:“如此庞大的工程令人惊叹,从以前的进口西方设备到现在的中国制造,这是不断发展过程中质的转变!”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速度烙在留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传播中国故事的种子。

  中国关键词是什么?在很多没到过中国的外国人眼中,“熊猫、功夫、长城、茶”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在华工留学生的眼中,中国早已不是这么表面——

  “过去的中国五千年历史辉煌,如今的中国正在伟大复兴。”

  “中国非常安全,我经常踢足球,把手机钥匙放在旁边也不会丢。”

  “中国的发展让我深感佩服,希望自己能把学到的东西带回去,让祖国也能像中国一样发展。”

  “中国交通便利,在苏丹早上9点上班人们5点就要起床,我刚到广州时以为也要这样,10点的约会我6点就出门了,结果一路地铁,不到8点就到了!现在我已经一年半没用过现金,中国的便利让我印象深刻。”

  (《从熊猫长城到安全便利 留学生有了新“中国印象”》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