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大马印裔教师以淡语辅助教印裔华文 双语齐下效果佳

2018年10月22日 16:4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在华文老师黎学聪(前排右坐者)授课时,普丽缇(站者)就会从旁协助,不时以淡米尔语翻译,加强学生的理解力。(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在华文老师黎学聪(前排右坐者)授课时,普丽缇(站者)就会从旁协助,不时以淡米尔语翻译,加强学生的理解力。(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中国侨网10月22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在马来西亚,有一些印裔老师以淡米尔语架起桥梁,让印裔学生通往学习华文的道路更为通畅,从简易的文字、数字、长辈称呼、问候语,再到基本会话。有了母语的辅助,友族也得以更快速地掌握华文这门愈加被广泛应用的语言。

  不少踏入社会的印裔,因工作环境需要频繁地与华人市场沟通,为了避免语言成为彼此间的障碍,他们选择学习华文,好让工作更顺利,同时为个人能力加分。

  华文对于“半路出家”的印裔来说,是全然陌生的语言,而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华文的方法,就是由通晓华文的印裔老师在教授中文字句的发音后,再以淡米尔语解释。

  通过类似“同声传递”的模式教课,让印裔学生在学习华文的发音时,不全然只是模仿或死记硬背,而是真正地理解并学会应用。

  在华小求学,国中、大学也曾参加华文课的妮迪亚(25岁)目前在一家补习中心担任华文科补习老师,她受访时对《星洲日报》说,通过淡米尔语进行解说,学生们能更快速地理解和吸收,让学习华文的过程更容易。

  她忆述在华校的求学经历时说,刚就读小学一年级时,完全不懂得中文,在学校的沟通都靠教师翻译,直到二年级时才渐入佳境,且当时妹妹也入学就读一年级,她也有了练习的对象。

  因此,与自己曾经学习华文的经历相比,如今教课时,学生能有母语作为“翻译辅助”,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显得轻松多了。

  她说,她所教授的学生年龄层广,包括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以及踏入社会的工作人士,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上是家长希望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所以选择让他们从小就学习,小学和中学生大部分是个人兴趣,也更有学习热诚。

  “至于大人,普遍上都是因为工作需求,所以我在教他们的时候,也会问他们一般的工作用语都有哪一些,我再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案,让他们可以‘学以致用’。”

  她透露,孩童和青少年的课程,就会从唱歌、动作中学习,再发展至单词、词组、造句,以及日常对话。

  在补习中心教授友族华文的黎学聪(36岁)受访时说,尽管学生大部分都是毫无华文基础,但通过使用其他语言如马来语和英语辅助翻译,教课过程并无阻碍。

  “年龄较小的孩子,就比较需要淡米尔语的翻译。小学生、中学生和成年人,一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而会来补习班的小学和中学生,大多数都是对华文很有兴趣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热诚是这几个年龄层当中最高的。”

  他认为,印裔对于华文的发音,基本上都挺准确,但依然有一些发音是“种族难关”,所以他都会尽量找其他的词组替代。

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孩童们开心地从普丽缇(后排中)手中接过“毕业证书”。(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孩童们开心地从普丽缇(后排中)手中接过“毕业证书”。(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聘请了通晓华文的印裔授课的补习学院院长普丽缇(34岁)受访时说,中心是在五六年前开始采用“印裔教师教印裔中文”的方式授课,发现这样的方式成效更佳,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她说,印裔学生也不完全只是由印裔教师授课,有时候也会有华裔教师授课,既能让学生学习更标准的发音,也能让学生习惯“华人说华文”的遣词用字。

  “我也因为工作关系开始接触华文,目前也掌握了基本用语。一些小朋友因为年纪关系,马来文或英文能力还不强,所以在华裔教师教导小朋友时,我会从旁协助教师用淡米尔语翻译,让他们更好地理解。”

  她说,由于补习中心附近多数店铺都由华裔经营,因此中心也会为学生安排“实践课”,比如说购物、点餐等,让学生不仅是和教师、同学练习对话,而是实际踏入多元社会,用华文和其他华裔沟通。

  前来学习华文的洁西(27岁,运输公司书记)受访时说,由于公司的合作伙伴所聘请的书记大部分都是华裔,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沟通,她在两个月前开始报读华文班。

  “我们公司也是有华裔书记,但我希望自己能掌握华文,这样就不需要完全依赖他人,工作也能更好地分配。”

  她说,尽管她通晓英语和马来语,但她认为,通过淡米尔语翻译辅助,学习华文更为轻松,因为她发现淡米尔语的语法与华文雷同。

  本身也兼职教马来文和英文补习的她表示,为了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华文,她不时也会和自己的华裔学生用简单的华文沟通,相信在身边有不少华裔朋友的帮助,以及不时观看中文电影的“加强”下,她能在2年后说得一口流利的华文。(张凯茹)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