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中国大使奖助学金”在菲播种友谊之花

2019年10月14日 09:3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光明日报马尼拉10月7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王思成

  菲律宾是中国的传统友邻,中菲民间交流在麦哲伦到达菲律宾之前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之久,中菲贸易联系遍布由北到南的整个菲律宾群岛。中国移民很早就来到这里定居,他们努力打拼,不仅与菲律宾本土人民友好交融,更将中华语言和文化一代代薪火相传。

  新的历史条件赋予两国交往新的内涵。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菲律宾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两国携手发展、文明融通提供了新的机遇,培养一批精通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人才,为中菲友好合作夯实基础成为当务之急。正是在2013年,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在菲律宾启动了“中国大使奖助学金”项目。

  菲律宾华教中心(简称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介绍称,该计划启动后,于次年底正式开始运作,2015年初向第一届学生颁发,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中国大使奖助学金’既面向菲律宾主流社会,比如菲律宾国立大学、菲律宾师范大学,同时也委托华教中心面向菲律宾全国的华文学校推广。”

  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国大使奖助学金”已经颁发给全菲各地90所学校的502位学生,拨款金额从最初的每年10万元人民币逐步增加到如今的30万元人民币。赵鉴华表示,2020年的拨款金额将进一步增加到40万元人民币(将近300万比索),届时,华教中心准备面向100所华校的230名学生颁发这笔奖助学金。

  其实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华人出资支持华文教育已经蔚然成风,许多商会和宗亲会等华人社团都设有奖助学金,一些热心教育的华人还设立基金会,每年拿出不菲的资金贡献教育事业。但黄端铭认为,带有中国官方性质的“中国大使奖助学金”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首先,这在菲律宾是一个创举,意味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如今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外有能力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援助。其次,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两国不仅在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民心相通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最后,该奖助学金的设立体现祖籍国对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关心,是对海外华人办学的支持和鼓励。

  五年来,每次颁发“中国大使奖助学金”都会出现一些动人的场面。

  2017年,代表助学金受益者讲话的是菲律宾第一所华校中西学院的一位女学生,她说:“我们家有八口人,兄弟姐妹从小在华文学校读书。由于经济条件困难,单靠父母艰苦劳动无法维持在私立学校的学费,有幸得到各方赞助,鼓舞我成为一个有中华文化修养的学生。”如今,这位小姑娘在“中国大使奖助学金”的帮助下不仅完成了学业,更于去年加入华教中心的“华语师资造血计划”,近日刚刚赴中国暨南大学深造。而她的哥哥已经在中国完成四年华语教育,返回母校担任中文部助理主任。

  正如黄端铭所说:“‘中国大使奖助学金’就像播撒在菲律宾的友谊和希望的种子,年复一年,正不断开花结果。”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08日 12版)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