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挖掘红色基因 讲好“无语良师”背后的故事

中国侨网广州6月4日电 (苏倩怡 李秀玉 白剑)6月1日,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举行“平凡与伟大——‘无语良师’背后的故事”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展览以老党员把遗体捐献给暨南大学为主线,通过一幅幅展板,图文并茂地讲述了16位“无语良师”背后感人的红色故事。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有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需要大量的遗体来源。医学生只有通过人体解剖实践操作,才能了解和熟悉人体结构。遗体捐献者虽不再言语,却用躯体供医学生解剖实践、教会医学生宝贵的人体知识,被医学界称为“无语良师”。
此次主题展选取了16位党员“无语良师”,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讲述了他们背后的红色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16位“无语良师”中,大部分都曾参加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珠江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闽粤赣边纵队、粤中纵队等革命队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战斗。在和平建设年代,则服从党组织安排,任职党政部门或高校,在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在生命归于平静之时,他们又不约而同选择将遗体捐献给暨南大学,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陈剑表示,一位位伟大的人物、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既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无私的精神,也彰显了“无语良师”作为特殊教师的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我们组织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们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立志传承红色基因,把青年使命与人民健康紧密结合,把青年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人体解剖学系党支部书记郭国庆说,这些优秀的党员最终化作无声老师,用独特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不仅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唯物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也体现了共产党人对自然、对人体的科学态度。他们的高尚精神,激励着自己立志为祖国培育有情怀、有担当的医学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