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 not speak the Chinese”
在泰国,你从外貌上看不出泰族人与华人的区别,而在马来西亚,马来族人、华人、印度族人,却在肤色、衣着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马来西亚云顶高原的娱乐城,吃早餐时,邻座有一个戴着眼镜的华人小男孩,我便用华语问道:“小朋友,放寒假了吗?”
“I'm sorry,I do not speak the Chinese.”(对不起,我不说华语)不料,小男孩却礼貌地以英语作答。是不说华语,还是不会说华语?
我对导游黄先生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小孩不会说华语,他却肯定地说:“那肯定是从泰国或印尼来的,马来西亚的华人小孩都会说华语,我就是华校毕业的。”
傍晚,在吉隆坡街头,我想再印证一下导游的话。过天桥的时候,有一个女孩站在那儿等人。我上前问:“你好!能讲华语吗?”
或许是我的问话太过突然,她稍稍一愣,随即一笑:“当然能。”
没想到,她说的华语比我的“随普”还要标准。她祖籍在福建,是祖上哪一代来的马来西亚,已不知晓,她没有来过中国,“很想到中国看一看,那么多好山好水。”
道别时,她特别提醒我:“一个人手里拎着相机,在人少的地方小心点。”
“这里治安不太好吗?”我问,她连忙解释,“是有些外劳。”
我明白她对马来西亚的爱护,她的爱国与我的爱国,已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听着她亲切的华语,心里还是一阵阵暖意。
回到宾馆,打开电视上的华语频道,正在报道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最大的华人政党)对教育改革的评论,批评在华文小学用英语教授数理课。华人在马来西亚只占25%,早期华人社团一直自筹资金开办华校,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政党和社团组织一直在争取将华文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现在,不仅华人能受到较好的华文教育,一些马来族的学生也能说一些简单的华语了。
电视上,一位华人兴奋地说:中国的崛起及经济起飞,已提高了中文的经济价值,从而使东南亚各国的华教生机勃勃!华文已是当今世界的经济语文、资讯语文及战略语文,它成为强势语文是指日可待的。
“华人一定要团结,说普通话!”
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街头,我与一位年已古稀的华人刘先生攀谈了许久。他是七岁时随亲戚从广东来马来西亚的。“那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养不活啊,就出来谋生了。”
他做过搬运工、小学徒、店员,如今已退休。“我虽然是马来西亚公民,享受政府的福利,但还是希望我们中国更加强大,要更加大力地推广普通话,不要我讲潮州话,你讲客家话,他讲闽南话,听就听不懂,容易搞小帮派,不利于团结呀!”
“我们中国”——在刘先生那些老一代“闯南洋”的华人心里,深深地铭刻着这样的“中国印”。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华语——或者说汉语、中国话、普通话——的兴盛,必然地与中华民族的兴盛紧密相连。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一位华人教授在看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激动地对同事说:“我为我是一个华人感到自豪!”
随着华人的自豪感越来越强,刘老先生的心愿会实现,那些泰国的、印尼的,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华裔小孩,也将很快学会华语,因为,我们毕竟血脉相连。(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