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是什么?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既是该国文化的载体,也是这个国家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事实上,美国、英国等使用英语的发达国家,它们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经济财富,与英语在世界范围的强势地位关系极大。中华民族的汉语出路何在?
汉语言的本土危机
(一)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拥有非常悠久的文明史,汉语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而海内外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文化圈总人数有20亿人口,占全世界的1/3,居各语种之首。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不占优势,更无法与英语相匹敌。面对以上情况,有文章说:中国原本应该抓住2008北京奥运会的良机,大力推动汉语国际化的进程。遗憾的是,我们听到看到的是一片片、一阵阵、一声声“全民学英语”、“北京七八十岁老太太学英语”的宣传。这显然与某种导向有关。
(二)墙里开花墙外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向海外推广汉语,比如在国外办孔子学院,华语国际辩论赛,世界范围的学汉语热潮一直在升温。目前,全世界有85个国家的近3000所学校在教授中文;学生的总数近3500万人;汉语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美国纽约州去年宣布汉语为该市通用语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魁北克省除外)的第二大语言;在日本有100多万人学习汉语,95%以上的大学把汉语作为最主要的第二外语;韩国开设中文系的大学已达140多所,以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有几十万,来华留学的人数超过3万人;在国外“汉语热”升温的同时,中国吸纳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以每年5000人的速度递增,2007年吸纳8.5万人,自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间,累计吸纳80万人。“对外汉语教学”目前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学科专业之一;全国有300多所大学接受留学生。用于测查外国人汉语程度的“汉语水平考”(HSK)已被国际认可,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被称为“中国的托福”。
(三)汉语言的本土危机
1.存在一定的崇洋情结。我们在教学、升学、晋职晋级和部分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着轻汉语、重外语(主要为英语)的政策规定。一些规定造成了外语成为迈向更高学历、学术层次的“铁”门槛。
考研时外语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当年分数线,就被“一票否决”,而有关部门却并不因报考专业的性质不同而区别对待。这种“一刀切”的要求,促使外语专业出身的考生纷纷跨专业考硕、考博,其成绩竟然优于在本专业苦读的考生。
2.涉及国家语言主权的所谓“双语教学”问题。前几年,某些非外语类大学计划并实施,以教学改革名义出台的所谓“双语教学”方案。这项计划和规定的致命错误首先在于放弃汉语主权,有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而语言的主权问题关乎民族尊严,我们曾在阅读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有深切的体会。一个民族首先要学会自尊,然后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这里的自尊也包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和尊重。
但是,“双语教学”却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许多幼儿园居然也以“双语”或“教英语”作为品牌招揽学生。
3.一些官方场合。1976年,因发现J粒子而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获得颁奖委员会特许,打破获奖者必须用所在国家语言的规定,用汉语发表了获奖演说。这一宝贵的母语情怀寄托的是一位大师对中国科学崛起的殷切期望。作为当代的中国人,在全球化和英语扩张的声势中,更应把维护自己语言尊严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用汉语在国际舞台上说出时代的最强音!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丁肇中先生的故国却发生了连这位科学大师也想不到的事情。
几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华人在华“禁说”华语的事情仍然让我们刻骨铭心!事情发生在2004年的上海,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学界精英聚集。但是,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华人在自己的祖国聚会, 竟然“禁说”华语——同种不同文,真是岂有此理!
令人敬佩的还是丁肇中先生!可以肯定,丁先生的英语十分流利,但是他说,汉语是我的母语,为什么不能讲母语?!他不顾“禁令”,坚持以中文作报告,否则就不讲。这一次,丁先生在用汉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学术意义的文化情怀。丁先生此举,令人钦佩!
4.民间。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汉语同样不可歧视;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母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不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些事情都要跟国际接轨,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绝不在接轨之列。
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俄罗斯前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启示: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依靠祖国生存,依靠母语发展。
其实,“与国际接轨论”者,恰恰违背了与国际接轨的基本事实,这个基本事实就是“中国本身就是国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向世界推广中国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在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