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学期,新加坡培青学校的华文课改教材了。他们所用的是苏州市实验小学自己开发的教材,同时引进的还有与这套教材相配套的独特教学模式。培青学校是当地的一所公立学校。放弃本国教育部指定的华文教材,改用中国一所小学自己开发的教材,这在向以严谨著称的新加坡,作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的事。
此前,培青学校已经做过小范围的实验。同样是学华文,使用苏州市实小校本课程的孩子与其它班级的孩子相比,不仅考试成绩优异,而且还多识了近2000个汉字。早在2008年,苏州市实验小学就在华文教育上与培青学校合作,市实小先后派出两位教师以指导老师的身份进入培青,不带班,但具体负责教师的培训,以及课程方面的工作。当时,他们在一年级开了四个实验班,使用由市实小编写的这套包括了教材、教学参考、课外练习及补充阅读的“韵语识字”校本教材,而从多次测评结果看,实验班取得的成功大大超出了校方的预计。于是,在今年这个新学年开始后,培青决定新的一年级放弃本国教育部指定的华文教材,全部采用实验教材,而原来仅仅四个实验班的2008级学生其余的六个班也全部改为实验教材。
培青学校使用的这套教材,是苏州市实验小学花了近十年时间,对小学汉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研究的成果。该校校长徐天中介绍说,韵语识字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面向低年段开设的课程,它以一篇篇朗朗上口的韵文为识字教材,通过“五步识字法”,即拼一拼、读一读、背一背、认一认、写一写,教刚入学的孩子识字,效果显著,一般经过3个学期,学生就能认识2000个汉字,达到六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随着学习的深入,课程还包括了图式阅读及作文思维。徐天中说,他们向培青学校植入的不仅是教材,更多的是教法。在新加坡这样一个重视华文教育的国家,此举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校教学本身。
十年磨一课 课堂教育的一次革命
10年前,徐天中开始在学校的课程中实践“图式理论”,并将这一理论首先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为什么选择语文,他的理由很简单,语文是这一理论应用的突破口,因为它的难度最大,一旦成功,那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将没有任何障碍。
说的通俗点,图式理论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它通过有效训练,建构全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理论,别说在当时,就算放在现在,仍是十分超前的,而要把它应用于语文教学,在当时,并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对象。前后10年,经历了20个语文老师,市实小的汉语教学最终形成了建立在图式理论基础上的,识字、阅读、作文互相沟通的教学模式。其中面向低年段的“韵语识字”高速高效,让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完成整个小学六年的识字任务,为提前阅读和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由此而形成的校本课程也迅速在学校中开始推行,并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专家评价,这样的教学课堂设计充满趣味性,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而且乐此不疲。这是课堂教育的一次革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十分愉快,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