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日本政府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6岁以上(含16岁)的日本人中,有1/5的人经常遇到不会读的汉字,1/3的受调查者承认,如果不查字典会写不出一些汉字,近一半人说,他们对2000个常用字掌握得不好。许多年轻人表示为了不再重蹈麻生首相连连读错日语汉字的发音的覆辙,开始认真学习汉字。
汉字猜谜节目非常火
在受到中国影响的东亚文化圈中,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汉字曾经非常普及。不过后来,越南与朝鲜都采用了拼音文字,而日本还一直使用汉字,汉字与假名的组合,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其实,日本也并不是没想过废弃汉字,1923年,日本曾颁布过1962个“常用汉字表”,其他的汉字都用假名来标音,结果造成很大的混乱。
汉字难学,这是大部分日本人的共同感受。许多人虽然能说,但不一定能写出来。因此,“汉字认字”节目,成为日本综艺节目中非常独特的一个类别。几乎每家大电视台都有“认字节目”。节目的形式无非以下几种:给出一个日文假名的单词,让嘉宾用汉字来代替;或给出一个汉字,要求用假名来标注;或者给出一个四字俗语(也就是汉语中的成语),让嘉宾用假名读出;再有就是将一个四字俗语的意思说给嘉宾听,猜是什么词语。形式多种多样,就像猜谜一样,嘉宾答对了能够晋级,还能获奖。
日本的NDSL游戏机中,也有许多汉字游戏,形式与电视里的差不多。在日本的电车中,经常看到不少成年人手拿游戏机做汉字习题的场景,从中也可以看出,在日本汉字热的火爆程度。
对于媒体而言,利用汉字热可以提高收视率。嘉宾的明星效应加上与观众的互动,使“汉字猜谜”游戏,成为日本具有特色而且长盛不衰的综艺节目。
日本人反思“快餐文化”
跟电视上的“汉字猜谜”节目一样,近期日本的识字教材也很畅销。去年出版的《看似会读实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目前已售出80万册。今年年初以来,这本书一直占据日本最大书籍发行商东贩公司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把《奥巴马演说集》挤到了第二位。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轮汉字热的掀起,麻生充当了作为“反面教材”的角色。麻生以看“漫画书”、“不看报纸”为荣,这实际上是现在许多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麻生的事例让日本人对快餐文化的侵蚀有了更深刻的体认。(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