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中新社发 李学仕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美政府“中国通”数不胜数
如果说,英国和新加坡是近年来才愈发重视对“中国通”的储备,那么美国相比之下似乎就更加有先见之明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中美两国就签订了短期汉语学习协议。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学会负责从全美高校选拔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并为优秀者提供奖学金。正是这个培训项目,走出了当今的美国财长盖特纳。
1981年夏天,也就是项目启动的第二年,盖特纳和其他30名美国学生来到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一年后,他又转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盖特纳和同学们走遍了北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人文,并开始通过中国人的眼睛看美国。这令他日后受益匪浅。盖特纳可以被称为最成功的“中国通”储备人才。
有专家说,在未来中美谈判桌上,如果有美国官员能操流利汉语直接谈判,也大可不必感到惊诧。在美国将美中关系定位为“21世纪最重要双边关系”背景下,对华工作的资历和经验,已渐成美国政府官员晋升的重要资本。“中国通”可以说现在遍布美各涉华政府部门,并担纲要职。
美国各界政府的各个部门中,称得上“中国通”的人物可谓数不胜数。前任总统布什政府内的最知名的“中国通”保尔森,与盖特纳一样担任财长职位。当年布什点名让其出任财政部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中国事务的娴熟和在中国的人脉。
相比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通”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乔恩·亨茨曼这位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两个月前被委任为美国新一任驻华大使。此外,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白宫内阁秘书卢沛宁、白宫公共联络主任陈远美等众多“中国通”使舆论注意到,奥巴马对中美关系是何等看重。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各大智库也早已开始了对“中国通”的储备。据悉,这些著名智库里的“中国通”几乎都有在政界、学界乃至商界摸爬滚打的经历,个个都身手不凡。(赵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