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湖北武汉海归李青山:立志研发罕见病生物药

2014年09月05日 17: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近日来,一场以关注罕见病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为目的的“冰桶挑战”席卷全球。渐冻人、瓷娃娃、黏宝宝等罕见病患走进大家视野。据估计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超过1000万人。一面是大量的患者家庭求药若渴,一面是我国罕见病药品研制产业存在空白,尴尬的现实暴露了我国制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弱,自主创新产品少。然而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却有一家小微医药企业,曾面临项目搁浅的窘境,仍不变初衷,执着于罕见病新药研发。

  “爱一所学校,恋一座城市。”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曾在致高校新生的一封公开信中这样写到。李青山恰是一位曾在武汉求学,后去国外工作,最终回汉创业的典型。

  海外归来 落户光谷

  “我深受儒家思想浸润,对西方文化水土不服。”李青山是安徽人,曾在武汉、上海两地求学,90年代初先后赴日、德、美深造,后留美一家医药企业任研发高管。在李青山看来,人在艰难往上爬的时候,需要一个强大的驱动力。可在西方文化里,很难实现东方文化带给人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所以很多优秀的中国人到美国之后反而变得平庸。

  “他不是小康即安的人,从到美国的时候起就一直念叨着要回国,倒是我比较担心,凭我俩这实在的性格,回国创业能行吗?”李青山夫人李杰对于回国还是有顾虑,毕竟他们在美国的工作生活很安逸。

  2009年底,李青山接到本科校友,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副院长的电话,“武汉建了个光谷,光谷建了个生物城,优惠政策挺多,回来看看吧。”征得妻子同意后,李青山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武汉。他和朋友约好见面地方,等到了鲁巷广场,站在天桥下,看着这个他曾经了如指掌的地方,完全摸不清方向。只好拦了出租车,出租车围着光谷广场转了半圈,在马路对面停下。“车坏了?”“到地方了。”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只有一条小路的村庄了。

  “本科时,我书念得非常好,拿了很多的奖学金;研究生时(华东理工大学),书依然念得很好,可是一分钱的奖学金都没有拿到。”李青山笑说,“也许武汉看重实干精神,沿海更看重活动能力,我自认苦干精神强于活动能力,武汉应该更适合我。”

  “小时候他家境不好,大学全靠奖学金过来的,心里一直很感激武汉。”李杰觉得这才是李青山选择武汉的主要原因。

  融资受阻 项目面临搁浅

  2010年8月,武汉康复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同年9月,李青山入选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次年2月,李青山夫妇带着新招聘到的4个研发人员,正式踏上了新药研发的路。

  新药研发成本大、风险高、周期长,银行不愿贷款,融资是行业难题。与动辄几千万上亿的研发经费相比,“3551”资助的资金和自己多年的积蓄也只是杯水车薪,两三个月就“烧”完了。李青山在创业最绝望的时候说,再融不到资,企业就“死路一条”。放弃?李青山连连摆头,“不可能,我一辈子都在做新药,只会也只想做新药。”

  “遇事就找东湖高新人才办”,对于阔别中国十几年的李青山来说,这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一个专注于研发十几年的学术派,碰到注册、申请、审批这些程序总是很难吃消。“很多琐碎的事情都是人才办帮忙解决的。”

  东湖高新区人才办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其申报湖北省“百人计划”,关键时刻,正是这笔扶持资金挽救了康复得。这笔资金金额虽然不大,但却坚定了李青山的信心,天无绝人之路。同时李青山意识到,从研发到最后上市销售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既不适合企业的现状,也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当然,更不能一直依赖政府雪中送炭,李青山开始转换经营思路。于是,“新药研发+外包”模式应运而生。

  “曲线救国” 加速发展

  与传统的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不同,康复得将周期长投入大的项目卖给大公司,同时自主承担一些周期较短的项目。“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研发。”2013年底,这个“曲线救国”创新模式让康复得获得了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现代服务业专项”。

  在康复得的企业介绍上写着,“公司有两项国际合作项目,为公司产生收入与工作人员提供欧美工作机会。” 实际上,所谓“国际合作项目”就是外包项目。在这种模式下,由康复得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完成早期新药研发,再由合作公司接手专业从事药品注册及各种法规符合事务。对于合作公司来说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风险,对于康复得来说,则借合作公司的资金盘活了自己手中的棋。

  初建时,康复得在生物创新园孵化器租了1间办公室,得益于研发外包模式和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人数和规模迅速扩张。公司成立时,包括李青山夫妻俩只有6人,到了2012年人数翻倍,2013年末达到29人,那几间房已然承载不下。2013年底,康复得从孵化器搬入生物医药园的加速器,租了两层楼,共1700平米。“现在已经50多人了,一半左右是本科生,其余都是硕博,且有2人入选‘3551’,要知道整个东湖高新也只有700多人入选。”阮荣是康复得最早入职的4个研发人员之一,现在身兼公司人事经理。他在距离光谷东不远的葛店买了房,当说起葛店将来可能并入大光谷区时,他的眼里闪出兴奋的光。

  背靠园区 抱团取暖

  “北京有个ABO联盟,专门帮助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实现服务链的整合,其实生物城园区内也有类似的企业专项服务。”在手上项目越来越多之后,李青山把项目的部分环节外包给园区里其他公司。“有些会变成你的上游,给你提供原料,有些成为你的下游,帮你做服务。”

  眼下,东湖高新区正加速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云平台”,该平台将整合行政审批、分析检测、药物研发、信息交流和第三方服务等五大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成后,在15分钟内就能从园区里找到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新药研发不是独角戏,而是一场接力赛,大家抱团取暖,才有安全感。” 李青山倚在窗台,看着对面正在装修的一家企业。“我是加速器二期第一个入驻的,现在已经快被包围了。”

  “做普通人用得起的生物药”

  研发创新不足,药品依赖进口,成为横亘在中国制药之路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中国这么庞大的科研团队,却几乎没有研发出什么新药,说出去比足球还丢人。”李青山轻抿一口茶,微微摇了摇头。

  “新药研发最麻烦的地方在于安全性,尤其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难度非常大。”康复得的代表项目之一是预防复发性肾结石药物。目前世界还没有任何能治疗肾结石的药物,结石只能通过体外超声碎石、微创手术碎石及手术取石等有创伤的方法去除。反复使用这些方法将导致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如果该项目成功,将是世界上首个治疗此类病的药物。另一个代表项目长效蛋白药物,能够提高现成的多个重磅蛋白质药物性能,不但更加安全有效,而且价格更加平民化。除了这两个国际合作项目,康复得还有三个自主承担的项目,其中就有一项专门治疗罕见病之一苯丙酮尿症——“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

  价格高昂和药物稀缺是生物药最大的短板。“我们就是想让中国人不仅用得起生物药,而且是高质量的生物药。”李青山说。“这是我的使命。”

  目前,光谷生物城入驻公司近600家,其中有300多个海归团队,李青山率领的康复得只是这众多海归团队中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还有许多创新医药企业,正熠熠发光。(肖羽)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