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年轻海归创业项目难“落地” 面对失败心态坦然

2015年01月15日 09:3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参加“北京大学-常青藤盟校等北美高校创业实践”的海归团队与本土高校创业团队在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合影。(美国《侨报》)
    参加“北京大学-常青藤盟校等北美高校创业实践”的海归团队与本土高校创业团队在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合影。(美国《侨报》)
中国侨网创业实践团成员正在倾听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创业政策介绍。(美国《侨报》)
    创业实践团成员正在倾听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创业政策介绍。(美国《侨报》)

  中国侨网1月15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现如今,中国各大城市,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园、创业大街以及各种规模的孵化器遍地开花。为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资助金额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趋势下,似乎只要有一个好点子就能盈利。然而事实上,海归创业项目并未外界认为的那么顺利。

  年轻海归项目“落地”率不及本土高校毕业生

  作为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的副主席,张辰昊对参加“北京大学-常青藤盟校等北美高校创业实践”的各创业团队有很深的了解,谈到带领各团队在杭州及北京各产业园区进行考察的经历,他认为各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海归创业是非常支持的,“无论是政策,还是各种培训、财力的扶持上,显然都是非常欢迎海归项目的”。

  “但同时,在落地方面,海归创业团队的落地率普遍不如本土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张辰昊说,“一方面是海归团队缺乏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创业项目针对性不强,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另一方面,有些海归还没有毕业,他们的创业项目本身就缺乏落实的动力”,张辰昊解释说,“他们还需要回到海外读书,所以即便有成型的创业想法,也很难在短期内落实”。

  在一些创业实践、创业大赛的各种活动中,被强调更多的是“点子”与“创意”。“针对这种只有点子,无法落地的问题,我们在举办创业活动时,也更加重视落实的情况。除了邀请创业导师参与其中,更是在创业项目的展示过程中,尽可能地请到投资人。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创业团队与投资人直接对接。另外一方面,这些了解本土市场的投资人也能给这些年轻创业者一些实际的建议,让他们的想法更接地气”,全美中国留学生学者联合会会长黄迪说。

  专家:熬过三年即离成功不远

  王恒(化名)是一位天使投资人,身为“80后”的他非常关注文化创意领域的创业项目,“我很喜欢如今年轻人,尤其是海归群体的一些创意,甚至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是非常让人眼前一亮的。”但他也坦言,“作为一个生意人,我更关心投资是否能获得回报。而包括海归群体在内的年轻群体,很多创意并不那么切合市场”。

  而在翻阅各种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王恒也发现很多海归“甚至不知道商业计划书都包含哪些内容”。

  针对留学生回国后“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国知名留学培训机构新东方于2014年9月成立了主打海归职业教育的新公司——海威时代。其总裁周成刚曾表示,新东方此前一直在解决留学教育人才的前端(如语言培训)、中间(如留学咨询)问题,但一直没能解决后端(如创业就业)问题,希望通过创立新公司把整个留学教育人才的产业链打通起来,形成一个闭环。

  对此,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王辉耀认为,“这样的回国培训很有必要,此前一直强调出国前的培训。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毕业之后回中国工作或者创业,针对国内政策、市场、法律、经济各方面的培训能够帮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王辉耀认为如今这一批海归创业者起点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能力较高;大部分人熟悉高科技,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又赶上国内的创业大潮,“所以机遇是很好的”。

  王辉耀说,根据国际标准,一般企业如果可以生存3年,就说明已经适应了市场,并建立起一个良性的生态链,“可以算创业成功了”。而之后的5年、10年都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一个企业可以盈利10年,那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创业者:“我能坦然面对创业失败”

  谈到如今的海归创业热潮,王辉耀坦言,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大浪淘沙”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但在整个社会层面看,出现创业潮是一件好事。形成潮流之后,才能催生创业生态的完善,在此基础上,也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成功者”。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年轻的海归创业者也显示出比较成熟的心态。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杨晓倩(化名)在回中国工作一年之后刚刚开始创业,“选择创业是一条挑战自己的路,对创业失败我有准备,也并没有什么不能接受”。

  她之前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品牌部工作,“这份按部就班的工作不能给我成就感,在工作中的激情渐渐被磨没了,这种状态很可怕”。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她才决定辞职,“我之前觉得去卖盒饭都没有关系,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去做,我觉得会享受这个过程。”

  目前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的李宏伟也是这样认为的,“创业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恰好有这样的机会而已。”他目前正在进行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大学毕业之后曾经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我觉得那次失败也不代表着什么。”但李宏伟也认为,不能盲目鼓励年轻人创业,“虽然现在是创业热,但也是要鼓励合适的人去创业”。经过一次失败,他认为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是创业成败的关键,而“合适的人”则是对创业项目与市场都有了解的人。

  记者走访发现,“90后”海归创业者白泽宇的想法或许代表着大多数新生代海归的心声,“本身年轻人就是勇于尝试的,作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能够利用各种平台与机会让自己的想法转变为现实。而正好中国这两年掀起了创业热潮,各种机会都很多,我想试试看,即便失败了,也没什么。”(杨早早)

【责任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