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福建泉州市政协聚侨心 推“海丝”先行区建设

2015年03月20日 09:21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委员们在认真听取发言。(林劲峰 摄)
委员们在认真听取发言。(林劲峰 摄)

  进一步汇聚侨心,凝聚合力,号召更多侨亲、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泉商共同参与“海丝”先行区建设!昨日(18日),类似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多次出现在(福建省泉州)市政协港澳委员、特邀委员、异地商会委员座谈会上。

  2014年,泉州经济连续16年领跑福建,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激发泉州经济发展的活力?带着对家乡发展的期盼,港澳委员、特邀委员、异地商会委员们总结经验、广开思路,共绘家乡跨越发展的美好蓝图。

  开启“众创模式” 打造“创客经济”

  如何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泉州“金改”、“综改”等历史机遇,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与会人士纷纷发表看法。

  市政协特邀委员庄前进提议,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泉州应指定专门部门或商会,把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商、居留、法律等信息整理成册,方便走出去的泉商学习参考;建议组织泉州企业家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商协会定期开会互访,加大互信以促进经贸往来。

  (泉州)市政协委员刘良则建议,应加快实体经济向“众创模式”及“互联网+”模式转变。首先,借助海丝优势,扩大进出口贸易,积极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当地华人华侨及商协会的联系,促进交流;其次,建议政府因势利导,建立“创业基金”,打造“创业基地”,培养“创新人才”,开启实体经济的“众创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客经济”。

  市政协特邀委员杨荣辉指出,目前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障碍是融资难、融资贵。他建议深化境内外金融合作,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他建议政府设立应急保障专项资金,为台资企业提供转贷续贷周转基金,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市政协委员周荣来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转变观念,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经济才能保证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比如,产业转型升级,要避免盲目扩张转型,朝科学技术含量高、前景看好、风险可控的方向发展。要突出创新驱动,通过行政体制、决策体制改革,推动各类主体的协同创新,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鼓励引导泉商回归创业

  凝结海内外泉商力量,共推家乡发展,会上,大家齐齐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市政协委员陈水波,市政协委员吴建家均认为,应充分发挥异地泉商的优势,通过“理念回归、资金回归、项目回归、技术回归、人才回归”等多种形式,进一步鼓励引导外地商会回泉投资创业。同时,总结梳理回归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建立回归创业项目跟踪服务制度,让海内外泉商更好地支持家乡经济建设。

  市政协港澳委员杨华阳表示,近年来泉州在各县市区召开的片区企业家座谈会深得企业家认同,建议继续推行片区企业座谈会制度,并在会后派出专人跟踪、落实、督办,并针对“名、特、优”企业的重大、急要问题实行一事一议。

  重视华侨青少年寻根交流

  泉州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发挥好这一独特优势,将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贡献积极力量。

  市政协港澳委员姜玉堆说,泉州华侨是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的优势。令人担忧的一个现象是,如今不少泉籍华侨的下一代,对家乡的感情淡薄,家乡在哪里不知道,家乡方言不会讲,更谈不上回乡报国。“长期下去,泉州的华侨优势必定衰微”。他和庄前进均认为,政府、社团、华侨家长要高度重视下一代的寻根交流活动,借此加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情。姜玉堆建议,更加重视港澳青少年来泉寻根交流工作,每年拨出专项经费,支持该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市政协港澳委员傅森林建议,泉州应成立高层次的“一带一路”发展专门机构,推动设立“民间海丝发展基金”,帮助泉籍海外华人建立更多社团组织,传播中华文化、闽南文化,增进民族认同感,进而凝聚发展正能量。

  传承弘扬闽南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闽南文化‘大有文章可做’的讲话引起了广泛热议。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中央对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心与重视,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政协港澳委员陈呈仁说。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人文古迹。然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困难很多。陈呈仁指出,在我市,有的名人故居因缺乏保护而慢慢损坏、消失,有的非遗后继乏人,有的人文古迹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推介和利用。他认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加大文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名人故居、人文古迹等,无后人管理的、缺乏资金修复的,政府要纳入管理范围,拨出专款修复,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制定扶持政策,通过列入大中专专业或课程、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培养传承人。

  陈呈仁认为,可通过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力度、参观力度等渠道,实现泉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体措施有:组织编辑出版《泉州文化遗产丛书》等图书、画册,大力宣传泉州文化,提升泉州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发具有泉州特色的“海丝游”,深入挖掘、整理、传承传统文化,通过标牌、立碑、雕塑等方法,对文物古迹、名人故居、特色街巷等进行解读,结合非遗的“活态”传承来开发各种文化旅游产品;开通公交旅游专线,将泉州的各个文物古迹串珠成链,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同时组织学校广泛开展春秋游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泉州的历史。(陈淑华 游怡冰)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