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90后美女海归发起成立留学生协会 冀回报家乡(图)

2015年04月08日 13:14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程倩云
程倩云

  核心提示

  1991年出生,上海读大学,英国金融硕士毕业。毕业后,不仅在上海注册了1000万资金的食品进口公司,还在扬州和同学发起成立了留学生协会。今年刚25岁的“海归”姑娘程倩云,经历可不一般。海归专场招聘会、海归学子联谊活动……她组织的协会刚成立不久,就已将 扬州的海归们抱团在一起,希望扬州的留学生们再次回到家乡,为扬州发展一起发力。

  1

  90后海归发起成立留学生协会

  希望更多学子回报扬州

  “之前我们曾组织过海归专场招聘会,这已是第三次活动了。”日前在扬州的一个留学生专场联谊会上,发起人程倩云介绍,“这是一个从扬州走出去又回来的年轻人的平台,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从外面回乡的年轻人,依旧在为这座城市不断努力。” 

  1991年出生,扬州本土长大、从扬州中学毕业后,去上海读了大学,通过学校的3+1项目在英国念了大三(final year)后,申请了英国金融研究生。 2014年2月,正式回国,并在上海注册了1000万资金的食品进口公司——这位年轻的扬州姑娘的经历还真是丰富。

  今年年初,她和同学发起成立了留学生协会,并已在官方注册被认可。“协会从2月初开始筹办,目前是团市委下属的一个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程倩云介绍,“创办协会,是为了 本地走出去的留学生归国后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家乡有了很大的变化,政策上有很多利好消息,协会其实就是一个人才交流、信息交流、资源交流的平台,希望有更多学子能用自己的所见所学来回报扬州。”

  据悉,“留学生协会”今年初成立以来,已开展过3次活动。其中,3月7日的金融专业招聘会,当时有20个人应聘,5名应届毕业留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且高薪的工作。

  2

  扬州六成“海归”英美澳留学

  国外留学学子预计超万名

  “刚开始只有20人不到,还不足以达到社会团体的成立标准,后来我们几个发起人利用10天的时间策划了2月25日的大型留学生交流会,实际到场人数有近150人。”谈及协会成立之初,程倩云依旧兴奋,“在扬州我们有了另一个共同的‘家’。”

  记者通过调查,结合扬州出入境管理部门、航空数据及北京研究机构提供的地方数据计算,扬州全市每年新增的出国留学生人数近1300人。按照本科四年计算,在外留学的学子数量在5000多人,加上通过南京、上海等地的留学机构走出去的扬州学子,在国外留学的扬州学子总数,预计已超过1万名。

  “就我们协会会员曾经出国的分布状况来看,英国美国澳洲三地占比60%以上,其次是日本韩国,欧洲各国诸如法国、瑞士、瑞典、意大利,东南亚地区等。”对于这些资料,程倩云也都详细记录。

  “目前在做的事情比较多元化。”程倩云介绍,“不仅提供平台,让已留学的扬州学子和将要留学的扬州学子互相帮助;提供实习及就业信息,帮助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当地政策解读与传播。”程倩云一一细数,“还将利用手中的资源,引进外地优秀先进人才或优秀项目等,为家乡引进人才尽一份力。”

  “除了活动,我们定期分享留学咨讯,以及通过与市人才市场、邗江区人事局的紧密联系,我们搜集了大市范围内各个县市区的关于归国人才引进、创业的政策。”程倩云介绍,“希望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在扬州发展。” 

  “很多人都是陆续出国的,身边的留学生也就几个,这下感觉找到了‘组织’,可以更好地‘抱团行动’。”成员之一的奚同学说。

  3

  她在沪自创公司仓库设在扬州

  开放的扬州提供了发展平台

  作为协会发起人之一,程倩云也已“初步”创业成功,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就与两位同学在上海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金达1000万元,主要从事食品类进口。

  “仓库设在扬州。”程倩云骄傲地说,“因为两个契机,一是扬州保税仓库的建成与投用,二是扬州从二类关口转为一类关口。”回国后她实地考察发现,扬州出口加工区正积极申报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如今,扬州泰州机场开放一类航空口岸获批,这为我们做贸易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

  “可以说,我个人的发展,与扬州的开放进步紧密结合在了一起。”25岁的程倩云坦言,尽管离开扬州这些年,但她通过调研,对扬州的发展了如指掌,更感同身受,“扬州这几年越来越开放,与国际间的交流更畅通,这也为我们学成回国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4

  协会一个月举办一次活动

  瓜洲音乐节专场将启动

  “目标是一个月举办一次活动。”程倩云说,目前正在筹备瓜洲音乐节的协会专场活动《带你感受世界》,策划案在审批中,“还在和一些产业园、创业园接洽,希望能给协会会员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方面的资源和扶持。”

  还有一个重头戏,是和30家企业对接的留学生专场招聘会,定于六月七月大批留学生回乡的时间段举办。“把世界带到扬州人的眼前,把扬州推往世界,就是我们的目标领域之一。”

  “作为一名扬州人,我为扬州的发展感到自豪,更切实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随着扬州城市的发展变化,扬州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程倩云坦言,在英国的时候,通过她和其他留学生的介绍,已有不少外国人对扬州有了更多的认识。

  “想要集合大家的力量,把世界带到更多人的眼前,就像我们坐拥扬州一样坐拥世界。我自身的工作及业余时间所运营的协会,刚好都符合这个诉求,希望有一天,能达成这样的愿景。”程倩云信心满满。 

  记者 薛舒文

  【延伸阅读】

  海归也遇就业难?

  当国内高校毕业生遭遇求职难时,海归群体也在大呼“就业难”。2013年底的一组数据显示,只有65.3%的海归在回国3个月内找到工作;3~6个月找到工 作的占21.0%;6~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8.2%;还有超过5%的海归需要1年以上的求职时间。然而,在对这个数据进行细分之前,并不能断定海归求职 已陷入困境。

  海归群体天然划分为“大海龟”和“小海龟”。名校毕业、有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出国前在国内职场已小有成绩的留学人员,通常被称为“大海龟”。相应的,一直在读书、没有实习和就业经历、毕业后立刻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无论毕业于常春藤名校,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大学,都只能算作“小海龟”。而真正在职场上有说服力的,是那些在国内取得职业成就,随后出国读MBA的“大海龟”。

  “大海龟”在国内职场受到的优待,让“小海龟”产生了过高的期待。因此“海归就业难”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2014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约五成海归留学时的社交圈以中国人居多,近四成海归的海外社交圈中,中国人与外国人数量差不多,外国人居多的情况仅占一成左右。这个数据让海归自诩的“精通英语”、“熟悉国外文化”等说法显得苍白。

  收入水平是海归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然而,相关数据显示,36.5%的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不足4万元,67.2%不足6万元。对海归来说,似乎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