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海归拒平淡生活赴非洲支教 助力深圳公益事业

2015年05月05日 08:4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在法国做白领,拿到了长期工作签证;到非洲支教,用法语教当地孩子学中文;回深圳做公益,被选为深圳十大好青年……不安分的“海归”张媛以自己的跨越和转变为深圳公益事业助力。

  从巴黎白领到深圳志愿者

  张媛是湖南长沙人,2000年留学法国读了本科和硕士,2005年留在巴黎工作,在一家大公司做流程管理。由于表现出色,公司跟她签订了终身劳动合同。张媛说,也许就是一切太顺利了,自己工作了三年后开始觉得厌倦。“感觉自己的一生一眼就能看到头了,那一刻突然觉得,不行,我得换一种活法。”

  2009年,张媛来到了深圳。她决定先完成自己之前的一个愿望“到贫困地区支教”,但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申请支教屡屡被拒。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深圳正在招募到非洲多哥支教的志愿者,要求会法语。看到这个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志愿者岗位,张媛想都没想就提交了申请。

  2009年8月,张媛和其他19名志愿者一起去多哥,开始了支教生活。一行20个志愿者中,只有张媛和深圳大学的一位老师会法语,所以张媛在非洲的任务,第一是给团队成员培训法语,第二是到多哥首府一所大学教中文。

  虽然在非洲遭遇的是没有网线、学校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但张媛觉得这种经历特别美好,“人生要经历不同的事情,接触不同的人群,才有意义。”张媛说。

  从下班不接电话到24小时开机

  一年后,非洲支教结束了,张媛的公益之旅却没有到此结束。当时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好缺一位副秘书长,于是张媛开始做起了职业公益人。2011年,大运会结束后,深圳筹备成立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既有管理经验又有志愿者服务经历的张媛成为了志愿服务基金会的秘书长。

  做了几年职业公益人后,公益俨然成了张媛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深圳志愿服务基金会是公募基金会,且对于拨款有绿色通道,不少业务范围之外的活儿也都找到了张媛,她总是不忍拒绝;对于张媛来说,生活最大的改变在于,做公益后,她打破了在法国下班后不接电话的习惯,不仅24小时开机,还把座机转接到手机上。

  问及为何要在公益领域深耕,张媛说,“因为公益这个领域太有挑战性了,感觉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进入并在这个领域坚守,让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一起去努力去奋斗的事业。”(盛佳婉)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