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新一代援疆青年:“海归”王霄飞的丝路之梦

2015年06月10日 08:48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小学课文《葡萄沟》让少年王霄飞对新疆产生了一种美好的向往。多年之后,这位留美博士不远万里来到新疆,担任吐鲁番文物局局长,为这片丝绸之路上的热土奉献自己的青春。

  2001年,王霄飞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留学期间,他担任了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美西南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联席会首任执行主席、名誉主席,“我们开展活动,目的是凝聚留学生的心,呼吁大家和祖国保持密切联系,学成之后回国工作,或是用多种方式为祖国服务。”

  作为留学生组织的负责人,王霄飞以行动做出表率,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选择回国工作。那一年他陪妻子去新疆看望在此工作的岳父母,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向往已久的新疆大地,“我被曾经的援疆青年的那种真诚,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所深深感动。我对他们说,我知道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荒漠,现在是鳞次栉比的房屋,沃野千里,这片土地凝聚了我们父辈、祖辈的光荣和梦想,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有同样的梦想,并且去创造新的光荣。”

  2012年,王霄飞怀着梦想来到了条件相对艰苦的吐鲁番。刚到文物局工作不过几个月,就投入到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中,“申遗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对吐鲁番的文物工作者和每个吐鲁番人来说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1992年吐鲁番就曾经尝试申报世遗,之后又有两三次,但因为种种原因与成功失之交臂。吐鲁番人有一个二十多年的申遗梦,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

  申遗工作很不容易,王霄飞和他的同事们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经常跑到遗址的工地上,皮肤晒得黝黑。他们还走进学校、社区和农村,走进老百姓的家里,去宣传文化遗产的知识。在准备申遗的那一年多里,王霄飞他们精心制作的海报挂满了大街小巷,出租车上也打出了“申报世界遗产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支持申遗就是支持我们家乡的发展”等话语。当地民众对申报世界遗产满怀着热情。

  2014年6月,“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欢乐的气氛充满了吐鲁番的大街小巷,各民族的人们身着盛装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申遗成功。这样热烈的场面深深打动了王霄飞,“申遗能够成功是文物保护事业重要的里程碑,对吐鲁番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申遗增强了吐鲁番人的凝聚力,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动力。我觉得自己来吐鲁番真是来对了。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真是一个特别能给年轻人提供舞台的土地,我热爱这片土地,也愿意为这片土地更好的明天做贡献。”

  现在的王霄飞,已经完全是一个吐鲁番人了。申遗成功了,他和同事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带一路”的战略,给这些文化工作者带来巨大的契机和新的梦想,“‘一带一路’建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习总书记谈到很重要的一点是‘民心相通’。实现民心相通,其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历史上不同民族的人是如何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是怎样相互包容。可以说吐鲁番的历史和丝路沿线各地的历史一样,都在反复证明,开放带来繁荣,封闭只能带来落后。这个道理要让沿线各个国家的人民都能理解。要让开放、包容、交流的精神成为大家共享的精神财富,应该说我们吐鲁番的文物工作者完全可以在其中出一份力。”(丁旭)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