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海归博士玩转“刷脸”技术 获2500万元风投资金

2015年07月07日 09:14   来源:东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15年6月底的一天,陈友斌又一次站在镁光灯前。这一回,焦点并非他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海归博士身份,而是他创建的微模式软件集团(以下简称“微模式”),拿到了一笔2500万元的风投资金。

  微模式实现A轮融资的核心,在于其研发的人脸识别为主的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刷脸”这项技术,正得到市场的更多青睐。今年1月,在李克强总理面前,深圳前海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秀了一下凭借人脸识别技术发放贷款;进入3月,阿里巴巴宣布支付宝即将推出“刷脸”支付。

  曾被质疑有无成功案例

  陈友斌是微模式董事长,还是清华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博士。

  2007年选择在东莞创业之前,陈友斌先后考察了广州、深圳、北京等科技园区,最后留在了东莞。他解释说,东莞市政府对人才的渴求是他考察的城市中最强烈的。创业之初,他作为高科技企业的领军人才,得到市政府500万元资助,所在的松山湖管委会也资助了500万元。

  刚创业不久,他就遇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很多创业者不同,他几乎是甫一开始,就经历了金融危机这样艰难的大环境。

  客观环境的冲击,对微模式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打开市场太不容易了。”回忆创业的最初,国内市场对图像识别技术几乎持怀疑态度的现实,给陈友斌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好的技术,就有市场的认可,陈友斌发现这在国内市场并不是容易的事。微模式创业初推出的银行票据的识别技术,在美国做一个产品供花旗银行试用,汇丰银行竟然打电话投诉为何不将新技术提供它用。陈友斌回忆说,同一个技术在国内找了多家金融机构,对方“没有成功案例的我不能用”的说法让他郁闷不已。

  不过,陈友斌和微模式很好地活了下来,持续的技术创新也得到了风投的关注。在A轮融资的4家投资方名单中,实力雄厚的鸿发集团旗下的东莞中科中广创投十分抢眼。

  “我们将把A轮融资的2500万人民币,主要用到研发投资和市场开拓”。陈友斌信心十足地说,计划在年底或2016年初完成B轮融资。

  等到了“刷脸”经济机会

  炒股开户多久?微模式的答案是:3分钟。

  陈友斌说,微模式的图像处理和OCR识别技术,通过手机完成活体身份验证并将信息传输到后台,3分钟内就可完成开户。

  微模式的核心技术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所研发的软件主要应用于金融领域。实际上在国外的多家大银行如花旗、汇丰、富国、国泰、美国银行等,已开始将其应用于票据识别、智能支付处理、手写签名认证等重要环节。

  迄今为止,微模式已经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4项。同时还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参与制定有关的国家金融行业技术标准。

  在“刷脸”时代,微模式的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更为复杂。这一点,也正是风投关注微模式的重要参考坐标,尤其是在金融、安防等方面的研发。

  风投机构给出的判断是,得到资本相助的微模式,可能成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的领跑者。而另一边,是腾讯、阿里巴巴目前都在投入巨资研发“刷脸”技术,看好未来市场的“刷脸”消费经济。

  有意思的是,风投机构接触了微模式的技术、产品和模式后,竟然增投1000万元,使金额达到了2500万元。陈友斌也坦承,其实微模式并不需要那么多资金,是投资方了解企业技术后主动追加,看好“刷脸”前景。

  把“刷脸”应用扩大化

  实际上,由于对信息安全的需要,“人脸取代传统密码正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新趋势,人脸是偷不走的密码”。同时,随着准确率和稳定性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在反恐安全、调查取证、刑事侦查等军用和警用领域实现突破,有望很快在机场、地铁、汽车站和火车站也开始“刷脸”。

  现在,陈友斌已经把他的“刷脸”应用快速推开。微模式通过以图搜图技术开发的天网搜车软件系统,在安防行业已投入实战应用,为黄石公安、大冶公安、咸宁公安、钟祥公安、太原公安等单位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刷脸”技术逐渐应用到其他领域,对陈友斌这种掌握了技术的人来说,这是新的机遇。技术让他有了借助资本市场的底气,他说,年底争取挂牌新三板。

  公开媒体报道援引一家相关国际机构的数据称,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2015年达到150亿美元,高于2012年时的7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的市场集中在指纹识别领域,面部识别技术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可观。

  有分析观点认为,阿里腾讯两大巨头启用“刷脸”模式,明显可以看到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应用已经初见端倪。甚至进一步提出,“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图像识别在技术上整体难度超过语音技术,将成为语音识别以及合成技术之后的爆发点”。

  得到风投资本青睐的陈友斌相信,未来能够抢占更大的市场蛋糕,“我们的技术,今后将在东莞带动一个高端产业”。(沈勇青)

【编辑:郑丽华】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